2011年12月6日火曜日

  俄罗斯《潜望镜2》网站发文称,消息人士近日透露,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5型舰载战斗机已于2010 年在阎良完成了首次陆上模拟滑跃起飞。此外,教练-9型"山鹰"教练机也完成了滑跃起飞,不过其在起飞过程中险发意外--幸运的是,坐在后排的飞行员反应迅速,紧急操纵依靠飞机优异性能,成功避免事故发生。这是外界首次知晓歼-15舰载机在阎良完成滑跃起飞。

  俄媒称,消息人士表示,歼-15仅是完成了滑跃起飞,之后则进行了常规训练飞行。从中国海军的角度来看,歼-15具备滑跃起飞的能力表明针对苏-33的仿制计划已经取得成功。
  据悉,首批在阎良接受测试的歼-15舰载机均装备了俄制AL-31F发动机,而第二批则安装了中国国产的WS10A发动机。不过,目前还不清楚中方是否已经对安装了WS10A发动机的歼-15进行了滑跃起飞测试。歼-15目前正在进行密集飞行试验,预计各项测试将会在2012年左右结束。考虑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测试情况,歼-15的全面生产工作将会在稍晚些时候展开。据悉瓦良格已经开始第二次海试,在此次训练中将展开歼-15的真实海试起降训练。歼-15的投入生产测试速度之快还是令人瞠目结舌。
  近期,加拿大《汉和亚洲防务》在分析了不久前拍摄的卫星照片后认为,至少在2010年8月6日前,在阎良并未发现安装舰载机降落拦阻装置,这再次证实了俄罗斯方面并未向中方提供过此类系统的消息。正因如此,歼-15现在或许只能采取常规方式降落。但类似的小技术难题丝毫挡不住中国人。
  俄媒称,此前曾有专家指出,中国的歼-15虽然以前苏联时期的苏-33为基础研制,但却装备了更为完善的航电设备、着陆尾钩、尺寸较小的垂尾和更为强固的起落架。该机的单座设计可能意味着其装备了非常现代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机载设备(电子设备的水平可能与歼-11B的非常相似)。除此之外,不采用双座舱设计也是为了保证战机的拥有足够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不过,受制于滑跃起飞方式,歼-15的作战性能将会受到很大限制。为了提高作战半径,歼-15必须依靠陆基加油机。专家们认为,歼-15的机体结构会阻碍其携带大量的燃料。在采用滑跃方式起飞时,歼-15的作战半径可能在700千米左右。
  "客观地说,与美国的F-18E/F、F-35C、法国的阵风M型等欧美发达国家的主力中型舰载机型号相比,J-15的综合技术性能并无绝对优势,但重型舰载机带来的攻击半径大、载弹量多、滞空巡逻时间长等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美国《防务新闻》资深编辑克里斯多夫・卡瓦斯今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更重要的是,克里斯多夫认为,J-15被直接设计为舰载机种,而非某些机型是被改装成为舰载机。这说明J-15在技术上完全能够胜任航母的要求,与美国的F-18一样,能将自身的战斗作用发挥到极致,这也使得J-15在全球同等战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克里斯多夫认为,舰载机作为航母作战系统的最重要一环,研发过程相当不易。中国从研发之初就直面高难度挑战,无论J-15的技术水平如何,对中国而言,它都是标志性的一款新型战机。
  俄美对歼15评价截然相反
  美国军事刊物对中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及其飞行员等事宜做了一番评论,文章说,在航母舰载机方面,中国勇敢而有决心,俄航空专家和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曾嘲笑歼-15,对其性能表示质疑,但是,中国人拥有大量"获取"国外技术的经验,歼-15或许会证明它是一款至少不会逊色于俄制苏-33的舰载战斗机。
  文章首先说,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正在训练他们的战斗机飞行员,并训练他们在航母上操作的技能。过去,中国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到中国空军战斗机训练院校学习,之后转往海军飞行训练院校学习如何执行他们的特殊任务(在空旷的海域之上),如今,从航母上操作部署,执行航母战斗机飞行员执行的工作,已经添加到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课程之中。仅仅在一年前,中国宣布第一届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已经开始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Dalian Naval Academy)训练,这些海军飞行军官们经过了为期四年的教学训练,使他们转变为能够在航母上执行任务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俄罗斯向中国警告说,中国或许需要十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身有效操控航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中国勇敢而有决心,并正在奋力前行。
  文章提到,五年多以来,中国已经在发展一款俄制苏-27的航母舰载机版,称为歼-15(J-15)。其实已经有了一款俄制版本,那就是苏-33,当俄罗斯意识到中国正在"非法"复制苏-27(歼-11)、并拒绝大批量订购苏-33(仅仅想得到两架作为"评估"使用)时,便拒绝向中国出售苏-33舰载机;中国最后从乌克兰获得了一架苏-33,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从中继承了一些该型战机的遗产。首架歼-15 舰载机的原型机已在两年前开始建造,而拒信,过去几个月来,该机已经进行了首飞,俄罗斯方面对该舰载机的发展并不感到愉快,俄航空专家曾公开嘲笑歼 -15,对中国工程师能否"复制"苏-33真正的性能特色表示质疑,当中国在过去复制俄罗斯军事技术时,俄方的上述情形很常见,但是,中国人拥有大量"获取"国外技术的经验,歼-15或许会证明是至少不会逊色于苏-33舰载机(这款飞机由于体型太大和价格不菲,俄罗斯自身已经停止使用)。今年早些时候,谷歌地球显示出一个中国的空军基地内,正在搭造"施琅"号航母(前俄制"瓦良格"号)飞行甲板的模型,在这里,中国航母的舰载机飞行员们将开始训练大难度的降落航母任务技能。
  美媒接着说,与此同时,"施琅"号被入干船坞,看起来是要安装发动机以及其他重型设备,而仅仅在一年前,这艘俄制航母"瓦良格"号被重新命名为"施琅"号(源自中国的一位将军,他在1681年率军收复台湾,这是中国首次对该岛屿予以重视),并赋予舷号"83"。
  美媒还介绍说,"瓦良格"号航母是"库兹涅佐夫"级(Kuznetsov)航母中的一艘,该级航母由苏(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没有人确切的知道中国人对于"施琅"号的计划,尽管对其进行的工作已经持续数年。如今,据信,该航母将最终用于训练中国航母的第一代舰载机飞行员和水兵,又或许不是这样,那些真正对"施琅"号计划真正有所了解的人却没有一个讲述出来。所有的都是观察(从一定的距离观察它,并出现大量的好照片)和推测。
  美媒还说,"瓦良格"号航母从2002年开始出现中国大连的一个造船厂,但该舰处于护卫之下,只能从附近的一条高速公路附近观察它,从这处有利地形,当地的军事和海军爱好者们注意到了舰上所进行的工程,一些工作的明显迹象是可以见到的,例如新的喷漆工作,喷上中国海军使用的灰白色涂层,而正在进行的工作是上层建筑,尤其是飞行甲板旁边的岛式建筑;船上可以见到很多工人,有很多装修新材料被运到舰上,一些旧的材料则带离舰船,据报道,在这艘航母上的船厂工人采取更加严密的安全措施,并接到严格的指令不要透漏有关这艘航母正在进行的事情。
  美媒文章最后说,起初,"库兹涅佐夫"级航母设计为90,000吨的排水量,采用类似于美国航母的核动力以及蒸汽弹射器,后来,由于高昂的成本,以及现代航母(美国式航母)的复杂性,苏(俄)被迫缩减了它们的计划,排水量定位在65,000吨级(满载),也没有安装蒸汽弹射器,而是采用了上翘滑跃式飞行甲板;核动力方案也被摒弃了,但是"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依然是一款可怕的设计,这款上千英尺长的航母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搭载12架海军版苏-27,也叫做苏-33,以及14架卡-27PL反潜直升机,两架电子战直升机和两架搜索救援直升机,该级航母最多可以搭载36架苏-33战斗机和16架直升机,该航母还携带有2,500吨燃料,使其能够支持500-1,000架次的固定翼和旋翼机飞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船员规模是2,500人,最大飞机搭载数量时是3,000人,如今,该级航母只现存两艘,那就是最初的"库兹涅佐夫"号,它还在俄罗斯海军服役,另一艘就是"瓦良格"号。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