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ford Analytica)高级顾问莫拉维(Afshin Molavi)的文章说,在全球投资界,怀疑中国经济是泡沫的人,一度只有一小撮,但现在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主流。
西方知名媒体和智库刊物,都开始散布中国经济"泡沫"说。他们指出,中国的银行过量贷款、发展商过渡开发、地方政府入不敷出、房价居历史新高、银行负债秘而不宣、投资者开始恐慌、银行资金流失、房地产成经济龙头、金融市场买空型投资者充斥等种种乱象,太像2008年金融危机降临时的美国了。
中东的媒体注意力集中在"阿拉伯之春"起义,较少关注中国经济"泡沫"的问题。但对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如"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和伊朗、伊拉克等来说,中国的命运就像利比亚和埃及的命运一样,都与他们息息相关。国际能源署估计,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到2030年时将比现在增加3倍。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很快就会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耗国。(www.creaders.net专稿)
中东已经因中国而获益。经济学家、中东与亚洲关系观察家辛潘多弗(Ben Simpendorfer)写道:中国过去10年已经成为推动波斯湾地区经济成功发展的要角。最近刚刚去世的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2005年登基后,首次出访的国家不是长期盟友美国,也不是阿拉伯强权埃及,而是中国。因为他把中国视为关系到沙特阿拉伯未来的最重要国家。
老的投资者格言是:"美国打喷嚏,世界就会感冒"。但今天美国病得很重,不只是打喷嚏这么简单。那么中国是否感冒了,或者病得更重了?新兴市场的全球商品生产者,已经搭乘中国的经济快车10年之久。现在快车或许要变慢了。那些把自己的未来和中国的能源需求挂钩的石油生产国,发展也会放缓。过去10年持续增长的新兴市场贸易和投资,即所谓的"南-南贸易",也会随之放缓。总之一旦中国经济放缓,将对已经深陷信心危机,步履蹒跚的世界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目前上述问题尚未爆发,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北京的中央政府,而在中国的地方政府。正是地方政府消耗了国家大部分开支。地方当局利用房地产作抵押,向银行大量贷款,开发更多的房地产和基建项目。所以,如果房地产价格暴跌,地方政府将无力还旧债贷新款,经济崩溃恶性循环将开始。
无论中国是否必然会出现"泡沫"爆裂,北京当局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许多银行和地方政府将面临末日。但据国际货币基金说,中国仍然计划2011年保持9.5%的增长率,2012年保持9%的增长率。这还是让许多国家嫉妒的增长率。但问题是如何在软着陆的前提下,实现这种增长。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是全世界几个世纪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史中最耀眼的亮点。没有中国的崛起,也就谈不上什么"亚洲世纪"。世界需要中国经济软着陆。今天欧洲经济陷于萧条,全球经济摇摆不定;美国得过且过,经济毫无起色;日本进入第二个"失去的10年";几个阿拉伯国家进入艰难的转型期。我们需要像中国这样的全球性经济重心,继续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