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除了手握庞大的欧洲主权债务和组合资产之外,过去四年,中国的私有和国有企业在欧洲开始了疯狂的购物之旅——并购。尽管同其他国家在欧洲的对外直接投资(FDI)相比较,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很小——根据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最新测算,仅占欧洲全部外
来投资的0.2%。
但中国已经在所有27个欧盟成员国都有直接投资,而且受其政府推动和自身盈利的驱动,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它们对欧洲的直接投资还会继续增长。
中国的直接投资会改变欧洲的政治经济吗?如果是这样,这是欧洲人担心的真正原因吗?中国的投资是否会威胁到欧洲的团结?
欧洲国家一贯投资新兴的、起伏不定的经济体,而不习惯被人当作这样的经济体投资,这对于欧洲国家是个新课题。贯穿整个20世纪,直接投资几乎完全是从发达经 济体流向发展中经济体。欧洲和美国曾经是、现在仍然是全球最大的
投资方,也是彼此经济的最大利益关联方。
然而,过去十年以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 资暴增,主要投向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印度投资巴西,中国投资非洲。最近出现了新情况,新兴国家,主要是中国,现在开始投资于发达国家。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 积累的大规模货币储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合力把中国推上了可能拯救欧洲的救世主位置,也许吧——反之,也可能蚕食陷入困境的欧洲经济。
救 世主的故事源于中国表面上正在向一些主权经济体"用直升飞机撒钱",这些经济体需要现金,别无选择。瑞典汽车制造商萨博刚刚得以苟延残喘,就在法院强迫工 厂永久关闭之前,两大中国汽车制造商同意投入资金。
刚一达成拯救欧洲的一揽子计划,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掌门人克劳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就赶快奔赴北京,乞求中国投资该基金。
另 一方面,媒体和某些政治言论又把中国描绘成蚕食者。此时此刻,它开始蚕食弱小的欧盟国家,然后不知不觉地渗透富裕的欧洲经济体,购买主权债务和直接投资是 其接管世界的总体计划的一部分。欧洲各地权威杂志的封面
上,来势汹汹的龙向欧洲大陆喷射钞票或者是印有帝国主义标志的当代人物形象。
不 管是把中国看作救命神仙也好,还孱弱的欧洲经济愿意向其卖灵魂的魔鬼也罢,中国实体对欧洲直接和间接投资的意愿日益高涨,引发了悬而未决的多重性政治问 题。
这会导致欧洲依赖中国并受中国操纵吗?中国投资有幕后操纵吗?会不会就是一只特洛伊木马,会影响到欧洲的规范和政策,从劳工权益到环境?尤其是在可能 的技术转让方面,中国的投资是否会导致安全忧患?
面 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局面,欧洲的决策者和公众看法不一。民意调查显示,对于中国是一个机会还是一种威胁,欧洲人有两派立场。跨大西洋趋势2011年的民意调 查显示,在12个欧盟国家的个人中,41%的人视中国经济为一种威
胁,而46%的人认为是契机。
这反映出各国分歧巨大,一头是法国,有56%的人认为中国 是一种威胁,另一头是荷兰,只有22%的人觉得中国是威胁。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宣布向中国寻求救助资金时,民众的直接反应也呈现出类似的分歧。
也 许,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鉴于目前欧盟政治脆弱,中国投资很有可能加以利用,导致欧洲一盘散沙。首先,对于是否愿意接受中国投资,欧洲的意见不一,从政界到 文化圈都有反对的声音。
其次,欧盟层面目前没有审查外国投资资格的机制(除非以竞争政策的名义)。第三,欧洲国家自然会相互竞争,运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中 国投资。所有的这一切有可能联手形成一场完美风暴,摧毁欧洲的团结。
不 出意外,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将激增,带来巨大的机遇;毕竟,比起欧洲公司去东方聘用中国工人,还是中国公司到欧洲来聘用本地工人对欧盟更有利。但是,为了保 证这项投资真正拯救欧洲经济,欧洲人必须要小心谨慎、统
一口径,以防中国各个击破、分而治之,迫使欧洲做出根本性让步,枉留历史笑柄。
索菲?莫尼耶(Sophie Meunier)是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公共和国际事务的研究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欧盟计划的合作主管。
教授警告欧洲:中国不是"超人",而是"狼"
经济观察家认为中国正因攀升的债务、非法贷款及社会高涨的不安情绪而面临着走下坡路的危险。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访问奥地利。抵达奥地利后,在奥地利总统海因茨。菲舍尔及阿尔斯堡州州长盖比。布格塔勒的陪同下,乘船游览了沃尔夫冈湖。
欧洲最激进的乐观派把中国描绘成了超人,认为中国正蓄势待发以将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从灾难中解救出来。但是帕特里克。霍瓦内克却把中国这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比喻为一个不如超人英勇的卡通形象:大狼怀尔。
霍瓦内克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教授,他说:"他一直跑啊跑,跑到了悬崖外,只要他不往下看就没事,可是一往下看他就会掉下悬崖。"
其他的分析家可能会更乐观点。不管他说得对不对,通过这样的比较也确实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乐于看到欧债危机的问题主导二十国峰会。胡锦涛主席告诉记者,星期二抵达欧洲后他就密切关注欧债危机问题,胡主席补充说:"我们相信欧洲有客服当前困难的智慧和能力。"
希腊提议通过全民投票来拯救国家的计划再次遭到质疑,而在此之前,中国就一直在贬低其在任何事物中的潜在作用。
去年,欧元区购买了2819亿欧元(2419亿英镑)的中国出口产品。中国领导人最起码必须防止欧洲问题把中国所期望的国内经济降温变为一场经济硬着陆。越来越多的观察家,如霍瓦内克,认为无论如何都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修正方案,因为中国经济令人称奇的高增长率(去年达10.3%)同样也标榜了突出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惊人的负债程度以及非法贷款。
不难看出中国领导人忧虑的原因所在。即使是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不安情绪也是高涨。人们对经济的抱怨声也会很快充斥于各街道上。当欧洲领导人上周二聚集在布鲁塞尔草率达成协议时,中国浙江织里就分发生了抗税暴动,抗议者通过扔石头、堵塞高速公路、烧毁车辆来表达不满情绪。
欧债危机带来的压力
有些公司其实已经尝到了欧债危机带来的苦果,上个月对欧元区的出口增长不到八月份出口的一半。一般情况下,宁波的江北宜川电子龚念每年向欧洲出售价值1000-2000万元(200万英镑)的搅拌机,但是今年,需求骤降以及要求低价的压力致使该公司可能只会售出价值400万元搅拌机,生产部经理徐女士如是说。
她还说:"欧洲危机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除了调整给工人的工资以及其他方面的花费,我们这些货物销售几乎没有盈利。"
2008年,由于出口商的不懈努力,中国政府拨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款来帮助国内经济迅速恢复,也因此而打出了第一轮"中国拯救世界"的标题。但是这次的事情没那么简单,大部分刺激款都来源于无节制的信贷,由此产生的恶果现在到来了。
以中国东部的温州商人为例。温州商人以其创业精神而闻名,他们的创业激情就像艾伦。舒格与亚瑟。戴立吵架那样激烈。当政府紧缩贷款以防止经济过热时,这些商人便转向混乱的地下市场,对高利息率垂涎三尺。
但是,工资和消费也随之上涨。由于西方新的经济滑坡及人民币升值,货物订单量也随着减少了。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至少80个企业老板或宣告破产或自杀而亡。
有些人把温州经济看做是煤矿里的金丝雀,而有些人则将其看做是一种反常现象。龙洲经济数据库的阿瑟。克劳博说中国经济存在许多严峻的问题,但是"绝不会崩溃至戛然而止的地步"。他认为即使坏债高筑也有办法解决。虽然好几个地方的城市都出现了高端发地产泡沫,但是房源依然普遍紧缺。他还认为来自欧洲的打击不可能有2008年的经济危机那么严重。
渣打银行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降至9.1%,并预计2012-2013年的增长率为8.5%。克劳博补充道,尤其是考虑到工厂工人在减少这一情况,增长率就算降至7%也不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中国当然需要欧洲来支持经济发展,但是中国也不会冒险动用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迈克尔。佩蒂斯教授说,如果中国把钱都捐给富有得多的欧洲,中国公众对此不可能会有积极响应。他认为债券如果足够安全并能满足北京民众的需求,那么在欧洲同样也会受到买主欢迎。
外储盈余
有人提议说中国可投入500-1000亿美元(300-600亿英镑),但是中国可能有1/4的外汇储备——近8000美元已经是以欧元来计价的了。无论如何,人们希望外储可以积累相似债券。就像欧元区救助基金领导人克劳斯。雷格林在欧元区宣布协议后于上周在北京所指出的那样,外储须找个地方存放其盈余。
"中国投不投钱给欧洲是一种基于市场情况的行为,中国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利益。欧洲需要资金,中国的外汇储备需要投资,需要确保投资安全,就这么简单。"官方报纸全球时报于周二的头版新闻中进行了如此详细的解释。
伦敦的欧洲改革中西副主任卡金卡。巴里奇说:"如果我们想要他么采取行动,我们就必须给个保证…关于政策及资金周转问题,我们对中国的期望值比较低,这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还有些人想弄明白在欧洲挣扎着出售资产之际,中国会不会逢低买进。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的主任戴冰然教授说:"债务危机确实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商业机遇。"但是他也指出又能力投资和愿意投资的公司一般是国有企业或是含有国有成分的企业,这在欧洲引起了质疑。
2010年中国仅向欧盟投资9亿欧元,这还不到欧盟投资中国的1/5,也不到欧盟外商直接总投资的2%。巴里奇指出,这反映了中国行事谨慎,也反映了欧洲在售给中国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如港口投资或技术投资方面也是小心翼翼的。
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享有的其他权利也会击退美国新一轮加速人民币升值的施压。随着明年主席选举的逼近,他们已经注意到贸易谈判越来越艰难。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家时殷弘教授说:"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那种情绪又回来了,但是在国际论坛上,我认为其他许多国家不会支持这种情绪。"
自2010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就已经升了7%,尽管这个升值速度比美国想要的要慢。中国政府官员担心人民币升值过快会打击出口。中国领导人一直以来都注重平衡经济朝国内消费发展,但是收效甚微。
霍瓦内克说:"二十国集团的根本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从何而来。人们也许会问中国是否可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源头,不仅要通过商品购置来带动几个产业的发展,还要带来广泛的、持续的、靠消费者拉动的经济增长。目前来看,中国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他认为中国不是欧洲的银行,而是一名允许顾客赊购以促进销售的店老板。
他还说:"中国向欧洲出口超过其在欧洲进口的商品,以此来积累外汇储备,然后再借给欧洲以维系欧洲的发展,这是不可取的。中国最好把赚得的美元和欧元用于购买美货或欧货,或者可用于生产性投资。"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