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土曜日

江泽民还是选择了小心为上

  八九年天安门事件后,江泽民当上总书记。起初,江心裡没底。一是担心中共政权能不能保得住?二、如果政权能保住,自己总书记的位子能不能坐得稳?

  对江来说,最幸运的是邓长寿,邓在六四后又活了八年之久。七六年天安门事件后不到半年,毛泽东就撒手西归,政局随即翻盘。如果邓在六四后不久就死了,中国政局很可能大变,断然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六四后,邓小平做了两件大事:南巡讲话和罢黜杨家将。这两件事巩固了中共政权,也巩固了江的地位。等到邓死,十五大召开,江泽民成了名副其实的核心。但是在这时,江泽民仍然感到他的权力受到一个很大的限制,那就是邓小平留了一张抠底的牌。

  邓小平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3年3月,先后经中共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讨论通过,确认胡锦涛为江泽民的接班人。在那时,江泽民连自己的位子都没坐稳当,哪敢对邓小平的"隔代指定"挑剔?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江泽民必须倚重邓小平的权威,因此他也必须对邓小平给自己安排的接班人胡锦涛表示支持。然而,几年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元老相继过世,江泽民大权在握,于是对胡锦涛这个由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接班人愈发感觉不满。

  江泽民当然希望自己继续掌握大权。国家主席有任期限制,但国家军委主席和党的最高职位没有任期限制。江可以只让出国家主席给胡锦涛,这等于让国家主席又变成虚位。另外,就算要交出全部权力,江也希望能交给自己中意、自己确定的接班人(如曾庆红)。可是江泽民又深知,要改变胡锦涛在十六大接班的既定趋势谈何容易,因爲这等于向邓小平的权威挑战,等于向中央高层原先的共识挑战。

  最后,江还是选择了小心为上,相继交出了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不过,他使自己在上层保留了一定的发言权,并且安插下大批自己的人马。于是形成双核心的局面。十六大上,胡锦涛虽然接了班,但是在最上层缺少辅佐,背后还有个婆婆,故而只是弱势。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