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水曜日

权威媒体曝光:瓦良格的命名让人吃惊

核心提示:《镜报》的文章说,按照中国的海军舰艇命名条例要求,航母的命名将由中央军委主席决定,而中国的航母今后将采用复合式的命名,瓦良格号航母很可能被命名为辽宁旅顺号,也可以简称为旅顺号。

  何亮亮:即将出版的香港《镜报》刊登了一个封面故事,这个题目叫做瓦良格航母战力透析。

  我们知道瓦良格号现在还没有正式命名,它出海前后一直广受媒体关注,在网络上也有不少关于瓦良格号实力的分析的文章,但是以我来看《镜报》这篇特稿它的消息应该是最准确而且是权威的。


  文章说目前停泊在大连港的航母训练平台瓦良格号将改建为中国首艘核动力航母,国产的另外两艘常规动力航母最快就会在2014年和2015年下水,一年之后服役。瓦良格号将被命名为旅顺号。

  《镜报》的文章说,按照中国的海军舰艇命名条例要求,航母的命名将由中央军委主席决定,而中国的航母今后将采用复合式的命名,瓦良格号航母很可能被命名为辽宁旅顺号,也可以简称为旅顺号。

  因为旅顺记载了当年日俄侵略的历史,以及苏联为新中国培训海军的历史,中国原来有一艘江卫二级527号旅顺舰,年前已经改名为洛阳舰了,这就腾出了这个名称。

  文章还透露说在决定瓦良格航母重建之前,中国已经批准自己制造四艘航空母舰的计划,首批两艘常规动力的航空母舰最快分别会在2014年和2015年下水,然后一年之后服役。

  届时中国可能会将7万吨的瓦良格航母,改建成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并安装先进的电磁弹射器。


  瓦良格航母有了这个核动力产生的强大电力就可以安装电磁弹射器,这是中国航母赶超美国的关键技术之一,所以专家和军方都支持该项计划。

  磅消息:中国核动力航母终现身,瓦良格仅是前奏

  据美国nextbigfuture网站报道,随着对海上贸易依赖的增加,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海军,尤其是航母战斗群的建设。美媒猜,中国将会基于前苏联"乌里扬诺夫斯克"核动力航母设计,建造两艘核动力航母。

  中国海军什么时候关注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的呢?

  刘华清将军在职的时候,中国军方就特别关注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包括它的设计思想),以为将来自行设计建造航母做技术储备(因为刘华清本人就有非常浓厚的"大海军"思想)。当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还不具备现在这样的经济实力,那个时候虽然有心建造航母,但却无力(一无财力、二无技术、三无制造设备),只能想方设法先去购买一些淘汰的航母来参考!

  首先盯上的自然是明思克航母。明思克号航空母舰是前苏联基辅级中型航母的第二艘,1978年服役并于1979年被调到太平洋舰队。当时明思克号相当风光,它使前苏联结束了在远东没有大型主力舰的历史。尤其是明思克号的母港设在海参崴,离日本只有200多海里,在冷战的80年代,日本对明思克号如芒在背。苏联解体后,明思克号没有了后勤保障基地,因为生产它的乌克兰已经独立,而航母却在俄罗斯手里,要修可以,但要给美元,

  同样揭不开锅的俄罗斯海军只好任其自生自灭。 1995年10月22日,明思克号与诺沃罗西斯克号被几条拖船牵出海参崴港湾,许多俄罗斯水兵流下伤心的眼泪。韩国国防部门以及美国技术情报员仔细地分析其奥秘,尽管俄军方在交付之初便将武器和电子系统拆除或者炸毁,但遗留的技术思路仍让韩美双方惊喜异常。韩国却试图让明思克号起死回生,提前实现自己的"航母梦"。

  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下子把亚洲四小龙变成四小虫,明思克号也顿时变成累赘。听说中国有家公司想购买,韩国便马上同意以530万美元廉价脱手。

  明斯克航母一到中国,某设计院很快就对其进行了各方面的测绘工作,进行了技术储备。

  后来瓦良格舰的到来更是强化了某设计院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同时国家**机构,从九十年代末开始,一直就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半公开、秘密的)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的技术人员接洽,甚至私下给予重金,获取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设计制造图纸和制造中的参数。

  这年头钱是万能的,尤其对于前苏联国家(包括乌克兰)遗留下来的军工技术人员来说,他们非常需要钱。在金钱的作用下,中国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复制到了绝大部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设计制造图纸,同时我们也从乌克兰得到了Su33的原型机。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设计思想对中国海军的首艘自建航母来说非常重要,能够滑跃式起飞,也能够像美国航母那样以蒸汽弹射方式起飞。中国新航母的设计图纸已经完成,其中舰体部分就模仿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无锡某船舶研究所也参与了我军新航母的设计!

  中国第二号核航母曝光:常规动力航母仅仅是前奏

  航母是海军的主战兵器,也是世界海战史上出现的最大装备,它的地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其他兵器无可替代的。中国海军要走出去,要发展远洋海军,就必须拥有航空母舰,因为只有航母才能保证整个舰队的制空权,保障整个舰队的安全。在远离海岸线的深海大洋,陆地起飞的战斗机受限于航程因素,无法为远洋舰队提供空中掩护,而舰载防空导弹不管是远程的还是进程的,都只是一种纯防御性武器,只有航母的舰载机能提供强大的攻击力和舰队防空功能。

  核动力航母比常规航母拥有航程上的优越性,一般核动力航母三十年内不用更换核燃料,而常规航母航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补给燃料。加之核动力航母在动力设计上不需要占用太大空间,也省去了常规航母的烟道,节省了大量甲板空间,可以停放更多舰载机,所以核动力航母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当然核动力航母技术复杂,使用费用高昂,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制造使用得起的。

  中国的航母战略肯定是先发展常规动力航母,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在技术成熟后肯定会向核动力方向发展。中国不仅在建造普通航母,而且"准备建造核动力航母"。韩国《韩民族报》报道称,韩国一位"精通中国军事问题"的消息灵通人士向该媒体披露:中国在建造4。8万吨级常规动力航母的同时,正在建造排水量接近美国最新型核动力航母"里根"号的9万吨级以上超大型核动力航母,并将在2020年完成这一建造任务。

  境外对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传言星期三突然"升级"。当天出版的《韩民族报》宣称,中国不仅在建造普通航母,而且"准备建造核动力航母"。该消息立即被日本共同社等媒体转引。在外界所有对中国军事能力的猜测中,中国何时建造航母一直是最大的兴趣点,但是"核动力航母"的说法过去还几乎没有出现过。

  对于造航母,中国国防科工委发言人黄强曾有权威表态:"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但具体什么时候制造目前还没有定。"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也对此作出正面回应:中国正在研究建造航母,立足于自己制造,"我们不存在旧的航母",一切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除此之外中国官方没有发布更多消息,而所有的具体时间表、航母的规模似乎都是媒体通过非正式途径的捕风捉影。

  中国航母设计图纸模型的大小外形结构现在都已经定型了,常规动力代号085,核动力代号为089,都是同一图纸的衍生,085/089计划的外观大小都相同,只是内部动力不同。认为这种型号最适合中国战略,类同美国尼米茨系列定型后,可持续建造。避免走苏联的弯路,不停的重新设计,造成很大浪费。

  航母的配套工程弹射器由二重集团开发,没有迹象表明成功了,但也有内幕人士说早搞定了,如果不成功的话,只能搞滑跃式航母,战斗力将下降70%。这也是中国迟迟不建设航母的原因所在,可以肯定说,中国航母会用弹射器。

  在研制阶段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合作伙伴的变更,印度从英国方案——法国方案——走向俄罗斯方案。航母类型也从垂直/短距起降的轻型航母——常规起降的中型航母——滑跃起飞/短距起降的中型航母。可以说印度在方案选择上是很务实的。首先,虽然印度依仗英联邦成员的便利条件,购进了两艘英国二手航母,英国无敌级航母首创的垂直起飞/短距起降技术印度已经运用的滚瓜烂熟,但国产航母如果还停留在无敌级的技术水平必然落后于时代,

  不符合称霸印度洋的战略需求。印度在90年代初选择了法国中型常规起降航母的高起点,但法国航母方案必须进口美国蒸汽弹射器(蒸汽弹射器只美国一家,别无分号),蒸汽弹射器技术门槛高,成本令人咋舌,何况当年美国为不满发展核技术对印度搞技术封锁,法国方案只能不了了之。印度企图借拆除"克莱蒙梭"号掌握内部构造也因民众基于环保意识的抗议而流产,毒航母(退役的"克莱蒙梭"号)只能从印度灰溜溜的离开四处漂泊。

  恰在此时,2000年普京送来了一个"免费"的航母大礼包——"戈尔什科夫元帅"号,印度便欣喜若狂的上套了。虽然破烂的舰体免费,但其改装工作必须在俄罗斯进行,舰载机必须捆绑搭配销售米格-29K,印度承担改装费用及舰载机费用。但是,舰体锈蚀严重致使改装工程量大幅增加,改装费用大幅攀升。加上老毛子肆意坐地起价,如今,印度想要得到这艘航母,必须得支付29亿美元的费用。

  要知道,法国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成本才36亿美元,真是坑你没商量。正因为不堪俄罗斯漫天要价,印度选在此时高调铺设航母龙骨是煞费苦心的。说白了是做给老毛子看的。受次影响,蓝天卫士方案也改为滑跃起飞/短距起降的中型航母,与"戈尔什科夫元帅"号异曲同工。

  印度国产航母这几年工期进展到底如何呢?2004年11月底,印度政府拨款326亿卢比(约6。6亿美元)开始在科钦造船厂自主建造标准排水量为3。75万吨(满载排水量4万吨以上)的航母的分段部分。2005年开始切割钢板,总共需要18000吨钢材,目前已有8100吨准备好。整艘航母分为873个分段,其中已有455个已经准备好。如比较重要的舰桥(也称"司令塔")外壳已经先行造好,只等航母舰体成型,用大型门吊吊到指定位置焊接组装即可。开工四年来已生产了不少构件,但总体生产进度仍偏慢。

  在以上第一阶段分段建造阶段,印度曾经遭遇国产钢材不合格,需要进口俄罗斯圆头钢的尴尬境地。最终不堪俄罗斯漫天要价最终选用了印度钢铁管理局公司国产钢材。进入第二阶段组装阶段,类似的困难还会不断涌现。2009年铺设龙骨——2011年下水——舾装——海试——2014年服役。基于以往的经验及印度的军工水平。这个雄心勃勃的五年建成计划基本没戏。按照国外经验,美国一艘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建造周期需要7年时间,欧洲一般需要3-5年,以印度的水平即便计划顺利5年也很紧。

  严格来说,印度国产动力系统及舰载机依赖进口没啥可贬低的。大型舰艇动力系统和舰载机只有少数几个大国可以掌握。关键技术引进,护航舰艇不足不可避免。反观中国,大型舰艇动力系统国产化了吗?不还是要引进俄罗斯蒸汽轮机,乌克兰燃气轮机技术吗?舰载机不还是要进口苏—33M吗?中国驱护舰护航舰队齐备了吗?实现批量生产了吗?还不是小步快跑,少量研制少量生产吗?中国自己都做不到,何苦苛求印度。

  从印度军舰建造水平来看,在主力驱护舰建造水平上仍停留在组装仿制俄系舰艇阶段。离自主创新相去甚远。主力舰德里级驱逐舰明眼人一看就是攒出来的。在建造航母的同时,印度还在建造 "隐形护卫舰"。

  印自称这是该国海军设计史上新的里程碑和分水岭,因为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了这种技术。试问如果印度掌握了隐身舰艇技术,为什么在同时还要进口俄罗斯第三批克里瓦克Ⅲ型护卫舰呢?国产航母刚铺设龙骨,服役还没着落,国防部长就吹嘘下次就建造64000吨级的国产核动力航母,脑子进水了吧。这种师承俄罗斯的吹牛皮本领真是学到家了。

  总而言之,印度的国产航母之路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大家要以平常心冷静对待。


  首先,印度的海权意识秉承英国,称霸印度洋是其梦寐以求的战略构想,航母成为其必不可少的战略威慑工具。刚刚独立不久便在50年代及80年代引进两艘英国二手航母,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印度海军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军官及士兵,使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航母作战、使用和维护经验。

  反观中国,80年代还停留在黄水海军的水平,仅靠少量老式驱护舰在近海巡逻。90年代通过改装两艘报废的基辅级航母掌握了航母的基本构造,21世纪初引进瓦良格号作为训练舰修修补补,那进度也慢的可以。航母舰长训练班成立了,飞行员到乌克兰陆上模拟起降训练去了,少量苏-33也引进了。周边国家航母两栖攻击舰扎堆,中国就是就是不着急。还处于理论研究的论证阶段,各种前期准备工作慢的出奇。

  中国海疆半数沦丧,钓鱼岛危急,南沙危急,东海危急!官方对于航母计划仍然讳莫如深,扭扭捏捏,中国还在等什么?中国国产航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呼之欲出还要多久?中国有资格耻笑苦干大干,死抱国产航母梦的印度吗?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