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第一辆满载的运输车驶离现常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25日晚获悉,经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研究决定,相关部门将遗留在现场的事故车辆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为减少特大件运输对市内交通的影响,事故车辆运输安排在7月25日夜间进行。
(新华视点)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原因追问
新华网温州7月25日电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这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追问一: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却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不过列车行驶还算平稳,但却时常走走停停。
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时速大约不到100公里,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38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后车D301次动车紧急刹车时,乘客李妍婷感觉车不停地抖动,并发出"咣、咣"减速声响,随着最后一声相撞巨响,她们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车D3115次乘客网友"希希宋"感觉车厢一下快速向前冲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钟,后整个车厢一片漆黑,车厢也往左倾斜。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至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至5节车厢脱轨,四节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惊叹号!到25日15时,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但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铁道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追问二: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
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两列火车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内部管理混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著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像防止追尾,别说是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也会有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调度指挥规范。即使雷击导致信号失灵,但列车终究是归人来管理,"车是死的,人是活的"。
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度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7月24日晚,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责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动车的"黑匣子"已经找到。"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它用于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数据。目前对黑匣子的数据调查正在进行中。
追问三: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
24日,前来温州指导这起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他说,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对这起事故,铁路部门将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些乘客导致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三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
D301次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
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温州57个工作组24小时接待死伤者家属
新华网温州7月25日电(记者岳德亮)面对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发地温州市鹿城区在全力以赴抢救伤病员的同时,目前该区已有57个工作组24小时奋战在接待死伤者家属一线。这是记者25日从鹿城区委、区政府了解到的。
根据部署,鹿城区已安排24家宾馆作为家属联系安置点,接待安置死伤者家属,并将街道、镇分成32个组,区直部门分成25组,分派人员落实安抚和后勤工作,同时,工作组还进驻11家医院负责各医疗点的伤员家属安抚和接待工作。
在事故发生后,离现场最近的黄龙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就位,24小时在岗待命。黄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李秀峰一直在临时安置点忙碌。李秀峰说:"一些旅客亲属情绪比较激动,我们除了陪同他们进行死伤者人员核实外,还要肩负心理疏导的任务。"
据了解,目前鹿城区工作人员正一对一接待遇难者家属,做好安抚接待工作,稳定遇难者家属情绪。
昨日早晨,护士抱着小伊伊,半睡中,她误以为护士是妈妈,"妈妈,你去哪里了?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哭了。
两岁半的项炜伊是此次追尾事故中,最后一名获救者,在接受了小腿切开减压手术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表示,孩子有望保住左腿,无需截肢,目前生命体征良好。
遗憾的是,她的父母已被证实在车祸中双双遇难。
手术成功生命体征平稳
项炜伊在车厢残骸的车门空隙中被发现时,浑身是血,左腿受伤严重,被送往解放军118医院后,转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据主治医生之一林丁盛介绍,为她做手术的是该院骨外科主任医生陈新隆,医生经检查后发现,小伊伊有挤压综合征、皮肤软组织挫伤和肺挫伤,右腿轻伤,左小腿比较严重,"她的症状和汶川地震中的可乐男孩类似。受压肌体时间较长,体内毒素较大,我们医院为她做小腿切开减压。"
昨日零时50分,小伊伊的手术结束。主刀医生说,手术过程顺利,各器官功能有待观察,生命体征稳定。
父亲学生将提供护理
医生介绍,从昨日下午2时的检查结果看,"她各方面都朝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小腿、脚趾供血情况有改善。"昨日下午6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介绍,2岁半的小伊伊有望保住小腿,无需截肢。
目前,医院为动车追尾事故中的伤员提供一对一的志愿者服务,为小伊伊提供志愿者服务的是她父亲的学生、温州医学院护理系大二学生陈许艳,"今天下午两点,我进入ICU病房看过她,她的精神还不错,当时她正跟阿姨在玩,眼睛还跟着球到处转。"小陈说,现在孩子在ICU,有专门的护士在护理,等她转入普通病房后,就可以来照看小伊伊了。
多名亲属赶到医院守候
昨晚8时许,小伊伊的叔叔、婶婶、父母的朋友都守候在重症监护室外,外婆在事发后也从杭州赶来温州守候。
项炜伊的叔叔表示,项炜伊在母亲怀孕7个月时出生,住了几个月的恒温箱,后来体质改善了才长得有点胖乎乎,性格非常腼腆。
追尾事故中,小伊伊的父亲项余岸,母亲施李红已被证实双双遇难。
特写
一路走来,父母的爱从未远离
"这家伙"、"小家伙" 项余岸爱这样称呼女儿伊伊。但今后,伊伊再也听不到父亲这样带着怜爱的呼唤了。
父亲网秀探亲之旅
15日,小伊伊和父母第一次坐动车出远门,从温州坐火车去杭州外婆家。
当天,父亲项余岸和母亲施李红都写下一条微博,纪念女儿的第一次远行。"这家伙这么兴奋。本来一上车就睡的,今天一直动个不停。"项余岸写道。
在项余岸眼里,女儿幽默而贪玩,经常冒出经典的话,"每天伊伊醒来第一句话总是 太阳公公出来喽,可以出去玩喽 ,好像她生活的第一大乐趣就是可以出去玩,累死我们(了)。
微博寻亲
一切欢乐在当晚8时38分戛然而止。
"当时我们都急疯了!"昨日,项余岸的堂弟说,亲友从微博得知他们乘坐的D3115次动车组发生了事故。一家人连同夫妻俩所在单位同事百余人赶紧赶到事发现场。
为扩大线索,项余岸的弟弟项余遇托人发寻人微博,"接到居民求助电话寻人:寻项余岸一家三口,温州人,在杭州开往温州的列车上,至今联系不上,如有消息联系何先生。"
人已逝 爱不止
据了解,小伊伊被发现时,左腿血淋淋的,她裸露的右脚小脚丫与手微微颤动了一下。在场的人激动地连呼:"孩子,加油!"
小伊伊的姨妈施晓红接到通知提前守在了医院门前,辨认出伊伊后,施晓红和弟弟抱头痛哭。她想用手机通知家人,却因手抖得厉害几次按错键。
一直在医院采访的温州网记者王科特回忆,被送到医院后,小伊伊的精神状态让医生有所放心,她会开口要吃的,还喝了果奶,但更多时候是喊"爸爸"。
施李红开微博很早,但仅发了10条,微博名称就叫"一一成长回忆录"。
17日下午4点多,施李红在微博上承诺:"从今天起,勤写微博,以后对伊伊有个交待。"但仅发了7条,她就永远地离开了。
宝贝计划
收养小伊伊 郝海东被婉拒
本报讯 伊伊的父亲项余岸是一位足球爱好者,他在微博中还特意关注了前国脚郝海东。在微博上得知此事后,郝海东首先想到的就是收养伊伊。
郝海东和妻子商议后对外公开了自己的想法,"我在全国球迷面前向你们保证,我是真心的。"
表达出这样的想法后,有人认为郝海东在用这样的方式炒作自己。对此,郝海东表示,"我不明白了,帮助一个孩子也是炒作?"但多数人在网上都对郝海东表达了敬意。
昨晚,小伊伊的叔叔项先生说,目前只想把孩子的身体彻底治好,还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想抚养的事情。对于郝海东的表态,项先生表示,非常感谢包括郝海东在内的关心小伊伊的热心人,但没有想过将孩子送养。"虽然孩子的爷爷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年龄也很大了,但我们家族希望可以自己把她抚养成人。"
大爱留痕
叔叔的微博
@小炜伊
7月25日21:00 心情开始有所平复,不再纠结于撕心裂肺。依依,叔叔要开始帮你讨回公道了!让我们放下伤悲!不让悲剧再演。
2011年7月23日晚,32岁的杨峰,身穿红色睡衣,在绍兴家中悠然自得地看着电视,心头不时牵挂着怀孕已7个月、人在旅途的妻子陈碧。但这平静的气氛在10点左右终止,一个霹雳击中了杨峰。
睡衣都没来得及换
妻子和岳父母、妻姐、外甥女5位亲属所乘坐的D3115次动车出事了!接到这个电话,杨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开上车,拉上堂弟,从绍兴赶往温州,一路飞驰近4个小时,终于在凌晨时分来到这片遍地狼藉的现常
凌晨2点的雨中,他和堂弟踩过稻田,趟过小河,拨开穿梭的人群,先从地面的车厢找起,一无所获。再顺阶梯爬上桥,为了突破障碍,杨峰用力砸破好几块车窗玻璃,大喊"陈碧、陈碧"。妻子手腕戴的表,手上戴的结婚钻戒,都是他找寻的标志物。可是,一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杨峰还是一无所获。
还是不甘心,也不能甘心,五位亲人六条人命!杨峰电话发动两百多名各地亲友,帮助他在温州各大医院寻找。尽管还是没有找到妻子,但三位亲属已确认罹难。万幸的是,老丈人在事发时,觉得列车开得太慢就站起来走动,在过道上幸免于难。
杨峰在东奔西跑中,突然想起自己还穿着睡衣,于是拜托朋友在地摊上买了上衣裤子。25日10点,杨峰来到事发地附近的殡仪馆,还是没找到妻子的名字。但一位朋友提供了一条线索,康宁医院收治了一个孕妇。杨峰又赶紧开车前往康宁医院,但还是没有陈碧。
在殡仪馆默默祈祷
在医院时,一个四处询问的保险公司人员引起了杨峰注意。在他手上的名单里,杨峰看到了陈碧的名字,得知殡仪馆有一具孕妇尸体。11时50分,他焦急地踏上返回殡仪馆的路。路上,电话响起,那是通知自己爱人下落的电话,原来,陈碧所乘坐的16号车厢受到严重撞击,不幸被毁容,因此无法登记。
一直没有掉眼泪的杨峰此刻还是强忍悲痛,只是接电话的声音出奇得大,带着一夜大喊的嘶哑嗓音。挂了电话,他沉默片刻,下车后迅速跑向太平间,将其他亲友甩在脑后。在等待其他亲友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殡仪馆空荡荡的椅子上,闭上双眼,口中念着:"希望不是她,希望她被好心人救走"。
3分钟后,他第一个走出太平间,和进去时的表情一样坚韧,但眼圈红红的。他隐忍的悲伤让亲友和媒体动容。
声音
遇难者家属洒泪安置点
本报讯 数十个小时未合眼的杨峰,一直在寻找D3115次动车上的爱妻。昨天下午,噩耗被证实。
事故中,他的岳母、妻姐、外甥女、妻子,还有他尚未出生的孩子丧生。
昨天下午,杨峰出现在温州市23中安置点,浑身披麻戴孝。
他说自己24日凌晨2点半到达出事地点时,"现场已停止救援,他们说没有生命迹象了"。但是,妻子和岳母的遗体是24日下午才找到的,"我太太(当时)就在下面,为什么没有营救?"由于妻子不幸被毁容,杨峰流泪问道:这是撞的,还是被挖的?
截至25日23时许,"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其中初步确定身份的有38人。国家安监局今天上午将在温州召开一次现场的分析会。
已造成39人死亡
新华网报道,25日21时许,温州殡仪馆又接收了1具遗体,是从医院送来的,很多媒体跟踪来问是不是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遇难者遗体?于是,殡仪馆、卫生部门都紧急展开排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后确认,该遗体是当晚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的市民,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
截至25日23时许,"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其中初步确定身份的有38人。
面对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发地温州市鹿城区在全力以赴抢救伤病员的同时,还派出57个工作组24小时接待死伤者家属,及时了解诉求,沟通协商解决相关问题。
安监局今日举行事故分析会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日上午9点多、下午2点多,记者分别在事故现场看到,每隔20分钟或半个小时就有一列动车经过,但是车厢比较空,乘客不多,而且速度比较慢,经过的列车都会鸣笛警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节受损车厢还在现场,但是工作人员已经停止了清理,现场只有几个警察在守护,在离车厢几十米远的地方拉起了警戒线。现场工作人员说,剩下的几节车厢将会被分解运走,但是目前还没有开始。
另据记者了解,国家安监局将在今天上午在温州召开一次现场的分析会。
事故列车被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调查
经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研究决定,相关部门将遗留在现场的事故车辆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据悉,为减少特大件运输对市内交通的影响,事故车辆运输安排在7月25日夜间进行。
当天上午,在动车追尾事故发生现场,有至少两辆消防车、十余名消防官兵进场,搜寻遇难者遗体。其间消防官兵借助挖掘设备,挖开了一部分列车残骸,进行细致搜索和清理。到14时许,工作人员停止了搜寻清理工作,现场只有几名警察值守。现场工作人员说,剩下的几节车厢将会被分解运走。
铁道部长向全社会致歉
作为此次事故的主要负责部门,铁道部25日发布消息称,盛光祖部长在日前召开的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代表铁道部,就事故向社会表示"深深歉意"。并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
针对种种社会质疑,铁道部于24日晚间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回应,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发布会上向事故死伤者鞠躬道歉,并承诺将严查事故原因,"最后谁来承担事故责任,该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
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强今天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目前没有收到所谓"甬温线铁路调度员被拘"的报告。
有网上消息称,"温州事故原因有新进展:铁路调度程序员出现BUG(故障)是本次事故的根本原因,警方已经拘留了两名无证程序员。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沈强在回应记者求证时作以上表示。
中广网北京7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经过广大抢险救援人员的昼夜奋战,"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路段已经恢复通车,现场清理、遗失行李收集等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截止昨晚,事故共造成39人遇难,住院192人,其中重症12人。
7月25日早晨6点57分,由宁波东开往苍南的DJ5603次列车通过杭深线列车追尾事故地段,这是"7.23"事故抢通后通过事故地段的第一趟列车。至此,因受列车追尾事故影响而中断的杭深线运输秩序逐步恢复,上海铁路局杭州站、温州站的动车运行都已基本恢复正常。温州火车南站站长吕庆祥介绍,除了开设窗口方便旅客退票外,车站还负责为旅客收集遗失的行李。
吕庆祥:一个是在为旅客寻找物品上面,设了个专线电话,56657882,专用电话。第二有专人负责,第三把旅客的行李打包好。专人保管,旅客来了。按照规定来领。
目前,在温州各大医院的伤员还有132名,温州各大医院都开通了绿色通道,为伤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免费治疗,8支心理危机干预小组20多名专家已经在各家医院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治疗。
在事故现场旁乘客家属接待处,志愿者依然忙碌、爱心车辆、免费的食物和饮料、爱心电话等等条件准备齐全。此外,安置点还设置了一块公示牌,公布了各大医院详细的伤员的名单,方便家属查找。
志愿者:周边所有的旅馆都给我们政府部门预订好了的,有家属过来的话,我们都会给他招待的。
《新闻1+1》2011年7月25日完成台本
——中国高铁:重建信任!
解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经造成39人遇难。
王勇平(铁道部新闻发言人):
铁路方面对事故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
解说:
鞠躬致歉的铁道部发言人;追问不断的各路记者;一次充满紧张感的新闻发布会,寄托怎样的社会情绪?
王勇平:
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有信心。
解说:
事故路段,今日恢复通车,但公众疑问依旧,技术先进的高铁如何再度赢取社会的信心。
盛光祖(铁道部部长):
我们一定会尽快把事故原因分析清楚。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聚焦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播放短片)
王勇平(铁道部新闻发言人):
既然今天我来了,我肯定会面对所有的问题,而且我不回避任何尖锐的问题,包括我可能答不出来,我就告诉你,我确实还不了解。但是我必须是坦诚地回答你们每一个问题,请你们相信我,你们相信吗?给予我信心。
主持人(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怎么说呢?今天我们都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铁路7月23号的事故段落,可以说今天恢复了通车。但是恢复的仅仅是通车,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接连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铁路事故,让我们对铁路的信心和信任恢复起来那可就大大需要时间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昨天(7月24日)晚上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帮他统计了一下,他向所有的记者和在场的人员提出这种反问,你们相信吗?一共提出了不少于三次。他的回答是我相信。是,我相信他必须得说"我相信"。但是你要问我呢?我的答案是,一个多月之前我愿意相信,但是现在我不敢信,不能信,我就简单地信了,对铁路纠错也不一定很好,要想真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节目开播之前我看到了一个专栏作家宋石男的建设性的微博,写得挺好的"谅解建立在在真相之上,没有真相,没有谅解。部门要摆脱塔西佗陷阱(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就必须深入调查事故真相,坦然道出事故。任何的遮掩或回避只能激怒民众,加深裂痕"。
这对于铁道部,以及相关的部门提醒就是,必须要坚持说真话。绝不能说你已经说了二十句或者三十句真话,觉得说一句假话也没关系,这一句假话就会把你前面的真话所积累的某种信任全部丧失殆尽。要不停地、不断地、永远说真话,直到大家的信心真正建立起来。当然,仅有真话和真相是不够的,建立大家对中国铁路的信心和信任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甚至有很多是处理这次事故当中的一些细节。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