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过去,改革开放初期意气风发的新生第一代企业家群体已经必须直面企业经营管理权传承问题,民营企业交接班问题尤其突出。倘若是仅仅是工薪阶层人家,其财产跨代传承与管理不过是单纯的家庭私事;但民营企业交接班问题不同,虽然表面上也不过是私人财产跨代传承与管理,但由于涉及企业能否正常运行,涉及就业、税收等事务,那就不仅仅是家族私事了,而在相当程度上具备公共事务性质。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不止一起民营企业继承权之争因不良律师等挑唆(当然是打着法律的旗号)而旷日持久的案例,企业经营陷入混乱,继承权争夺双方两败俱伤,律师则财源滚滚,甚至可望最终将双方争夺的企业大部分据为己有。倘若面临交接班问题的不是一家两家企业,而是一大批企业,在一个地区经济生活中占有可观的份额,政府就更有必要为企业平稳交接班创造条件了,在必要时甚至需要以适当形式和力度卷入。
在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如此,在某些港澳台资、海外华人资本等特殊民族资本集中的区域,企业创建者面临企业传承的问题同样具有普遍性。由于地缘和风土人情相近,人缘联系密切,厦门是台商登陆大陆市场的滩头阵地,长期被台商视为大陆最热门投资地,众多台商在此乐不思蜀。而台湾经济和企业结构的特点又一向以"蚂蚁雄兵"闻名,一家企业往往专注于生产一类外人看来很不起眼的小商品,如皮带扣、遥控器面板之类,力争做到同行内领先,我走访过的厦门台资企业中就有号称全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皮带扣厂,为索尼、飞利浦等众多国际知名电子电器品牌配套的遥控器面板厂,这类商品适合于家庭企业经营,致使台资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据很高比例。这样,厦门无形之中就面临着第一批台资企业经营者集中退休和企业传承的问题,因为1990年代初"登陆"的第一批台商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厦门地区,彼时他们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并小有积累,跑到大陆来开辟新天地,现在六七十岁,必须考虑企业传承问题了。与大陆民营企业传承相比,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传承要涉及两岸政治、司法衔接等问题,从而增添了几分麻烦。而由于台资在厦门地区占有较大比例,这一问题倘若不能平稳完成,对厦门当地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就不可等闲视之了。
二、"上不通天,下不着地"——富二代接班的挑战
民营企业交接班,无非是两类情形:一类是保持家族企业性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在家族内部传承,即所谓"富二代"接班;一类是家族子弟对长辈生意不感兴趣,或缺乏相应能力,或兼而有之,因此需要向新的所有者转移企业所有权,或是向新的经营者(如职业经理人)转移企业经营管理权。在这两类情形中,又以富二代接班最为引人注目,因为这种情形下的企业传承面临一系列突出的挑战。
并不是所有创业者子弟都适合称作"富二代",因为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创始者子弟深度参与了创业过程,如江苏红豆集团、浙江康奈集团等等,这类企业的交接班严格说来仍然属于创业者之间的交接。由于接收者早已参与公司事务多年,亲身经历了公司创建、发展的大部分过程,乃至全程,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社会关系都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证明,这种交接班都会比较平稳。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是没有参与企业创业发展过程的创业者子弟交接班,因为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社会关系,他们能否准确把握员工、客户和消费者心态,他们能否处理协调好与政府的关系,……这一切都尚待证明。所谓"上不通天,下不着地",就是这类接班者面临的挑战。
出于种种原因,将子女送往海外接受教育的风气在民营企业家中颇为盛行,他们的子弟往往从中小学就开始在海外生活、学习,动辄一二十年。这种做法固然有助于给继承者提供更好机会去学习发达国家较为先进的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有助于继承者建立海外人缘网络,有助于继承者熟悉、了解西方国家的法规和商业实践,却无形之中减少了他们熟悉把握国内世态人心的机会,进一步加剧了继承者面临的这种"上不通天,下不着地"问题。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