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说根本不存在价格上涨的动力。
凯恩斯认为,当一个经济体中存在较多的失业和闲置资源的时候,货币的增长会带动总需求的增加,带动就业和产出的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的上涨。只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时候,就业和产出的增长,不会随着货币的增加而增加,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价格才会上涨。我认为凯恩斯的这段论述是对的,当前的中国经济早已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中国经济体中存在大量的失业和产能过剩的情况。根本不存在有钱买不到商品的情况。充足的供给是抑制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货币的稀缺性并没有遭到破坏。中国老百姓依然是缺钱的。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好罗列数字,动不动M1有多少,M2有多少, 无非是想说,中国人的钱太多了,钱多引起了通胀。这是一个何等荒谬的理论?即使是西方经济学也从未直接表述过钱多会通胀这个概念。西方经济学在钱多前是有定语的,货币所产生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宏大事物是由微小的事物构成的。没有纯粹的宏观经济学家,不会研究微观就看不到宏观。钱多钱少中国的百姓一算就明白,看看自己的存款和每月的收入,想一想未来要花的钱,钱多钱少就很明白了。有人指责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可仔细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发这四万亿,根本原因是经济危机使原有的有效需求萎缩。可以说我们的四万亿完全是补偿性质的。怎么能算是多呢?另外,无论这些年中国经济有多少货币超发,最底层民众的薪水并没有大的增长。薪水没有大的增长,购买力就不会有大的变化。民众购买力不足何来货币多发?因而,将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归结为货币数量的多发是没有道理的。
三、市场经济自身有抑制价格上涨的机制。
通货膨胀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价格上涨。市场经济的价格形成机制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价格上涨抑制机制就是竞争。一件商品成本为10元,如果12元是合理价格,2元是合理利润,那么当商品价格上涨到14元的时候,因为暴利会有新的竞争者进入,造成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带动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自由市场理论的核心思想。
本次通货膨胀市场经济的价格抑制机制起作用了吗?答案是没有,当商品的价格涨到14的时候,商品的成本已经涨到12,人力成本上涨了,为什么人力成本涨上去了,因为房价涨上去了,教育和医疗的价格也涨上去了。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是个相对体系,原来能买起一栋房的钱现在自能买个卫生间。工薪阶层那点微薄收入以不足以支付基本生活所需。这超越了人们的心理底线。人们已很难接受这么低的收入。以前4元是暴利,现在的4元还不如以前的2元的购买力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价格体系出了问题,一部分人的劳动不值钱,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很值钱,在等价交换的经济规则下,劳动价值低的人如何获得必要的生活所需呢?没有办法,只有价格体系调整。涨工资吧。问题是工资的上涨,物价会不上涨吗?当然不会。物价必然上涨。而且这种通胀是压不住的。
人们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财富,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获得更多财富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是加薪。如果一个人的薪水上涨了5%,物价也上涨了5%。这种上涨是没有意义的。按购买力计算工资并没有上涨。真正的工资上涨必须是去除物价的通胀后真正购买力的增长。是实质性的财富增加。单纯的调高工资而不压制物价是没有意义的。在市场经济下要想做到提高工资而物价不长是非常困难的。他必须有劳动生产率和合理的社会分配的支持。就拿一家餐馆来说吧,要想将餐馆工人的工资提升一倍。而服务的价格不变,除非效率提升一倍,客流量提升一倍,产生双倍的利润。并且确保老板将双倍的利润分配下来,而不是独自占有。这在私有制占主体的条件下显得尤为困难。而且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提高效率。因而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劳动力成本和物价同时上涨也就不奇怪了。到底这场涨价会使谁获益还很难说,如果房价不涨,人们的工资上涨会有效拉近人们工资和房价的距离。人们将获益。问题是房价会不涨吗?这就看多方博弈的结果了。
实践已经证明,主流们对本次通货膨胀是诊错了病,开错了药。货币数量根本次通胀没有本质的联系。虽然货币数量不是罪魁祸首,但市场经济的板子只能打在他的身上。或许当人们的购买力彻底枯竭的时候,就是通胀停下来的时候。这或许是一个苦涩的结局。但谁让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呢?市场经济先天的缺陷就是不能建立良好的经济循环,这是市场经济一切危机的根源。
通胀不行,不通胀就行了吗?老板们会拿出他们的利润给工薪阶层涨工资吗?别做梦了!三十年的改革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有一样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民生之苦。不通胀怎么涨工资?不涨工资,我们还有梦想吗?
四、不是通胀选择了我们,是我们选择了通胀。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商品脱销,求大于供,老百姓拿着钱买不得东西。后来有市场经济的高人指点说,这是价格没有反应供求关系,应放开价格管制,让价格反应供求关系。让市场配置资源。于是价格涨上去了。老百姓拿着钱买不到东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没有钱买不到的东西,就怕你没钱。细想一想,有钱买不到东西是违法市场经济学规则的。因为你手中的钱是你的创造的财富,你手中的钱和你的创造的财富必然是等价的。这种老百姓持币代购,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们创造了8元钱的财富,却得到了10元钱的人民币。这种模式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能创造出来。不怪老左们怀念那高福利低产出的日子。必须说的是价格改革之前是几乎没有通胀的。为什么会没有通胀呢?是因为价格管制吗?不。根本原因是劳动者的收入和产出是脱钩的。那是一个很优秀的体系。可那代人轻易的放弃了。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选择了通胀。这个世界上有不通胀的经济模式。如果有一天我们厌倦了通胀,我们可以选择。
五、我们现在应当怎样做?
我认为主流们开出的药,应当少吃,负作用太大。治本次通胀如治水,不可堵,只可顺。老百姓按人发钱,补充损失的购买力。只要老百姓还有购买力,天就塌不下来。支持工人涨工资。国企入市操控价格。降房价。——— 一次价格体系的调整,只能在动态中寻找
平衡。
市场经济自身价格抑制机制再次起作用之时,就是通胀停止之日。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