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火曜日

胀时代的撒娇式涨价与受虐式挨罚

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信息,针对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利华)有关负责人3月下旬多次接受采访发表日化产品涨价言论,上海市物价局在进行相关调查后,决定对联合利华作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据悉,这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针对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开出的首张高额罚单。

公众的第一感觉是:该罚!有关方面再不出手,整个日化市场都会笼罩着恐涨价的恐慌。上海超市已经出现了抢购风潮,偌大超市里的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空空如也。若这种抢购形成连锁反应,那就真的麻烦了。通胀时代,国计民生都付不起如此可怕的市场代价。

而始作俑者,就是联合利华这样的日化商。3月下旬,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就放出涨价信息,强调从4月1日起相关产品将集体上涨5%-15%。由于四大日化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80%,引发了舆论垄断质疑。按理说,上游原油价格上涨,日化产品涨价有其道理。但是,这价涨在通胀的当口,不啻搅水市场,兴风作浪。更甚者,联合利华是多次释放涨价信息,让绷紧的市场之弦超出了弹性限度。这样的故意而为,更像是挑逗监管底线和消费者耐心的撒娇式涨价。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过度撒娇就不是可爱是可恶了。当弥漫的市场焦虑诱发可怕的市场抢购时,监管者也不得不发力---从"约谈"的君子动口变成法治层面的出手。必须要说,这次对于联合利华的行政处罚,可谓一石三鸟:一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正本清源,让公众笃信了政府的警告和约谈不是闹着玩的;二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遏止了其他企业的涨价企图;三是消弭了市场恐慌,起到了市场稳定剂的作用。

值的一提的是,被处罚的联合利华,平静地接受了这次处罚而没有申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场纷纷扰扰的涨价闹剧,给人的感觉像是受虐式的挨罚。

应该说,联合利华的产品不错,具有相当的品牌影响力。正因为如此,联合利华更不能是纯粹的利润至上者,还应相当相应的社会责任。所谓的社会责任不是要求其充溢着道德的血液,而是要恪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最不济也要严格遵守《价格法》、《反垄断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上述法规赋予企业相应的价格自主权,允许其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成本原则适当涨价,但不是任由其释放涨价信息扰乱市场,利用市场主导地位撒娇撒痴式试探市场,扰乱民心。因此,联合利华的被罚,不仅是言行不谨,而且是滥用了其自主定价权。

前车之鉴,其他日化企业恐怕不会也不敢推波助澜地制造市场紧张了吧。不仅如此,连一直酝酿涨价的康师傅方便面也暂停了涨价计划。通胀时代,就是要举一反三,用法治之力约束商家的非理性涨价冲动。况且,市场风云变幻,上周全球大宗物品突发性普降,高居不下的原油价格也跌落到每桶百美元之下。

对于那些一直撒娇涨价的企业言,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传导体已经绝缘,再喋喋不休地谈涨价也失去了意义。不仅日化产品,就是成品油价格,在此番全球性大宗商品陡降的关口,也不宜求涨来刺激市场神经。

通胀时代,民生最苦,但却是默默的承受者。市场主体,切莫做扰乱市场的麻烦制造者。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