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日曜日

由人民币低估思考中国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运,是民族发展的遗传基因密码。

我从小就喜欢时事政治。插队农村,也抱着政治热情。恢复高考,首届应试入江苏师院政教系。临上大学,有人要我带着问题去读书,这个问题是:中国古代为什么两千年停滞不前。

一到大学,我对学校死记硬背的本本主义教学很反感,一头扎进校图书馆,非常幸运,图书馆有大量的供批判用的西方文化书籍,书中的思想,当时闻所未闻,而且特别惊叹古希腊的文化, 因此后来许多年以后,在文章中得知顾准也是特别迷
恋古希腊政治文化,让我重新感到身临其境,和顾准产生共鸣。

如若没有图书馆西方思想的集中阅读,我的人生道路会完全不一样。

大学读书时,历史教材论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机械性的以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人类发展阶段理论,套用中国历史,当时最流行的是引用毛泽东的观点,毛泽东认为,明清时候中国就有了资本 主义的萌芽,如若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社会靠
自身力量的发展,也能上升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

对教科书上这种教条主义思想,我不以为然,大量的西方思想的阅读,使我认识到,西方的资本主义,是源于一种民主平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和中国古代专制等级文化有本质区别,我认为 如若不是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一直还会处于古代政治封闭
状态。我这种思想遭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批判和讥笑,但是我深信不疑。实际上,马克思也是这种思想,马克思认为中国政治经济文 化是超稳定结构。

大学毕业后很多年,突然发现梁漱溟和我是一样的观点,80年代后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高级研讨班上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走的是分叉的道路,如同一棵树树干分了叉,各自长各自的, 它们永远不会合拢长在一起。西方的侵略,结束了
这个局面。

爱因斯坦说: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这种方法论、认识论,本质是强调精神是第一的,只有精神第一的思想,才能自信精神的独立性,而认识这种独立性,就只能通过精神的思辨。比如, 判断中国文化独特的道路,它的未来是无法用
经验证明的,而只能用精神去认识它的发展逻辑。

我和梁漱溟得出共同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的判断,这完全是一种精神逻辑,是说明精神决定物质。这就是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活动。在此,顺便回答一些读者我对爱因斯坦这一哲学认识 论的理解和运用。

这种理解,关键要抓住精神的决定性,而这种决定性的背后,是精神的绝对信仰。如若读者对这点有启发了,那么就进入思想广阔天空的佳境。

为什么我扯的这么远?其实我在探讨经济问题的时候,总是从文化寻找它最深刻的根源。

如同中国的文化不能自动进入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遇后,中国文化也不可能对西方所谓高一级的文化百依百顺,包括政治的、经济的,中国文化都会顽强的自我表现。我的 思想兴趣,就是去自觉的认识这种中西文化碰撞后的,
中国文化的下一步发展逻辑。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本质区别,前者基本上没有绝对精神信仰,社会游戏规则是依据经验的道德理性,因此政治的本质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血缘和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而西方文化是 有绝对精神信仰,因此社会规则是法治,因此人类的
思维会深入到具有信仰精神的科学技术领域。

人民币低估,最深层的原因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不平等,是中国文化的物质主义倾向,是中国文化经验功利主义的短视性。

这种不平等,就是把农民推向被剥夺,变成廉价劳动力无穷无尽的供应市场。

其实每个中国人或近或远都是农民出生,但是对农民的苦难,社会为之正义的呐喊是极其微弱,乃至忽略不计。因为中国文化的指导原则,是物质主义,不关自己的物质功利,就不会真正关 心,不会当做一项信仰正义的事业为之奋斗。

而没有这种坚定信仰正义的奋斗,不正义的事情即便横行天下,社会普遍也是见怪不怪。十年前,有个日本人对我说,你们中国对待农民是极其不公平的,使他震惊。但是中国人却普遍泰然 处之,甚至以为理所当然,最多有怜悯之心,但
是几乎没有羞耻之心。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文学上最经典的镜子:阿Q和唐吉可德、浮士德,他们是有没有绝对精神的反方和正方代表。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