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月曜日

思考均衡

  我喜欢思考。思考使人心灵宁静,视野开阔,进而使人醒悟,变得聪明。一个人坐在书桌前静静地思考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可谓是一种难得的高级享受。进入21世纪90年代以来, 思考最多的是均衡问题。我认为均衡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
永恒主题。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面临着均衡发展的问题。要想均衡发展,首先要知道均衡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才能知道失 衡的原因以及如何均衡发展。

  关于均衡或平衡,人们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汉语词典上把二者视为同一概念。

  均衡概念最早出现在物理学中,用来说明力的均衡,即两种对应的力相等状态。

  用天平来说明均衡最容易理解。天平两侧砝码相等就会形成一种最佳平衡或均衡状态,若两侧砝码不等,天平则会倾斜,倾斜程度由砝码重量的差距决定。而均衡则是平衡的最高形式,它不 仅要平衡,还要质地相等和均匀。

  均衡一般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静态均衡,一种是动态均衡。对称的建筑物、飞机的两翼都是一种最佳的静态均衡状态。这种对称的静态均衡是一种最佳均衡,要求相对称的物体尺寸是相等的 。各种机器中轮子的运转则是一种最佳动态均衡状态。这种轮
子运转的动态均衡,要求轮子的转速是匀速。由此看来,不论是静态均衡,还是动态均衡最终都有等量的问题,即相对应的量相 等才能达成最佳均衡。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说某事某物不大不小、不多不少、正好、正合适(适时、适量、适度)都是对各种形式均衡的表述。这些均衡状态都有等量的问题。因此说均衡,首先是量的相等。

  其次,均衡是相关变量的比例合理、稳定的状态。这种均衡实例在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自然界各种物质、生物植物的比例、地面水土、空中气温的比例;人类社会的人口 生死、性别、年龄的比例;日常生活中
的膳食材料配比、中草药配方、经济活动中相关经济变量的比例等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比例合理、保持稳定,亦即均衡状态。

  如果这些比例遭到破坏,失去均衡,就会发生异常现象。自然界发生的地震海啸、电闪雷鸣、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某种比例遭到了破坏的失衡现象。人类社会发生的各种危机也都是 由于失去了某种均衡。各种经济危机也是由于各
种经济变量能失去了均衡。

  经济均衡是直节关系人类社会均衡发展的最重要的均衡。所谓经济均衡,是指经济活动各种经济变量的均衡及其相关变量之间的均衡。经济均衡是一种动态均衡,相关经济变量相等是最佳均 衡状态,最佳均衡是很难达成的,是不可求的。因此经济
均衡只能寻求相对均衡,即相关经济变量在均衡限界内变动。

  在各种经济变量中,商品和货币是两种最重要的变量,经济均衡首先是商品的均衡,其次是货币的均衡,经济均衡最终应表现为商品均衡和货币均衡的统一。

  商品均衡,首先是商品(交换)价值均衡(本文所论及的商品和货币的价值都是指可以准确计算的交换价值,而非抽象的价值概念),其次是商品数量均衡,商品均衡是价值均衡与数量均衡 的统一。在各种各样的商品中,首先是人类生
存所需、作为价值实体的一般商品均衡,其次是作为价值实体替代品的股票、债券等证券商品的均衡以及一般商品和证券商品之间的均衡。

  商品价值均衡,即价值指标在均衡限界内变动。根据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的价值思想:"价值是两物之间的交换比例"(他所说价值,即交换价值)。商品价值由商品和货币的交换比例决定 ,亦即个别商品的价格。一国商品价值总水平则为
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总量之比,可用Wm指标(=Ws/Ms)表示,可见商品价值与自身数量成反比,与货币量成正比。一国的商品价值均衡,即 Wm指标在均衡限界内变动(变动幅度在自身平均值的±20%以内)。一国
物价水平的高低、经济活动中各种商品价格的高低都是由Wm指标值决定的。一国的商品价值均衡应表现为物价水平与商 品价值指标Wm的平行变动。其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述价值规律:价格由价值所决
定,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个别商品价格由价值指标Wm决定,并围绕着价值指标上下波动。

  在经济学理论中,有三种价值理论。一是劳动价值论;一是效用价值论;一是均衡价值(实为价格)论。这三种价值论都是从抽象概念上研究价值的,其共同缺陷就在于:都没提出价值的测 定方法。因此也就无法判断一国的商品价值水
平高低,无法判断物价水平是否合适。

  商品数量均衡,即商品供给量Ws与需求量Wd的均衡,Ws=Wd即商品供给量等于商品需求量,这是一种最佳均衡状态。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种最佳均衡一般是不存在的,是不可求的。而相 对均衡(即在供求均衡率的±20%以内)状
态则应成为常态。

  商品均衡通过市场均衡来实现。市场均衡,是商品交换价格均衡与交换价值均衡的统一(表现为物价水平与价值指标的平行变动),通过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来实现,即通过商品市场上两 种交换物的均衡来实现,或者换句话说,两种交换物都按各自
原来的比例增加。1)市场均衡,首先是商品市场的均衡,其次是银行市场均衡、再次是证券市场均衡以及各市场之间的均衡。按 照各个市场出现的历史顺次,各市场之间的均衡应是商品市场>银行市场>证券市场。
商品市场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市场,应按照人类生存需要不断扩大,其它市场则应顺应商品市场的发展 ,不要超过商品市场。

  经济学家对经济均衡的研究,最初研究的就是市场均衡,对此做了系统研究的当属法国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在瓦尔拉斯看来,"要使市场的全面均衡继续保持,新投入的产品要与原有产 品的比率相同",2)即按照市场原来的比率
增加。这是瓦尔拉斯市场均衡思想的真谛。然而遗憾的是,瓦尔拉斯这一市场均衡思想却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曲解了,或者说他们从未真正理解瓦尔 拉斯的均衡思想。

  经济均衡,其次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首先是货币(交换)价值均衡,其次是数量均衡以及价值与数量均衡的统一。货币价值均衡,首先是对内价值均衡(即价值指标在均衡限界变动),变 现为交换商品数量的稳定。其次是对外价值(由对内价值所
决定)均衡,表现为兑换外币数量的稳定,货币价值均衡是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均衡的统一。货币数量均衡,首先是货币发行量的 均衡,其次是广义货币量的均衡以及二者之间的均衡。货币均衡也是通过市场均衡实现
的。

  笔者对货币均衡的思考将在后面陆续刊出。

  注:

  1)"按市场原来的比率增加"是法国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市场均衡思想的核心内容。参见莱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1989年第一版第195-196页。

  2)(法)莱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1989年第一版第195-196页。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