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评论:问题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大,社会就会崩溃。
记得批判文革,说十年浩劫使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现在回想,那时经济停滞缓慢,但是经济越是缓慢平稳,经济好像越是安全,无欲则刚,大家当时没有多少非分之想,哪里有今天层出不穷的经济欲望问题,也就根本没有经济崩溃的感觉,这种老子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同样适用于重新积极认识和评价两千年停滞的中国古代社会,适用于日本以及欧美近二十年的似乎经济平稳和徘徊不前。
这是一个哲学文化问题,如若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无疑文革那时是愚昧落后的;但是把人的本质看作是精神的灵性,那么无疑今天是野蛮倒退落后的,而且是十分危险的,看看今天人类空前的对自身表示彻底的绝望悲观和不安全感,一种普遍笼罩着的世界末日感,一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自我麻醉,就可以在实践上证明今天的人类是最不自信的,人的区别于动物的精神价值信仰的本质属性在今天是拥有的最少和表现的最可怜的。
彻底批判GDP主义,必须从上述哲学的角度去端正人类的人本主义文化,才能茅塞顿开,才能痛改前非,才能把经济发展的歪门邪道扭转到以人的精神健康发展为核心的轨道上来。
如若社会进步到这种程度,人们回顾以前片面的巴望经济不断繁荣的思想(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是多么无知和丑陋!
人们就不会单纯的以经济发展速度的尺度,这种愚蠢的物质眼光去褒贬周围的世界了,不抛弃经济决定论、生产力决定论,人类的精神就永远得不到解放。
人们完全有可能不希望经济发展快,而是希望发展的慢,甚至希望经济发展退后一步,希望人的物质欲望大大的自我克制。
我们的祖先就有这样的处世生存之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退"就是"进"的格言是多么具有哲理!因为人毕竟是精神的本质,而不是物质的本质,在物质上"退"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外国曾经有一本着名的书,题目是《小的是美好的》,我希望学习这种逆向思维,能有人来写这样的书:《慢慢发展是美好的》、《人类自我克制是美好的》,这样的发展文化,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美国评论家鲁本说:"对美国人来说,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东西是我们不需要的,而我们为了拥有它们不惜去借钱。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知道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另一种人根本不知道这种方式应该是什么,而许多美国人都是后一种人。这就无怪乎美国人会无视政府对财富的肆意挥霍,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么过的。"
鲁本的话非常深刻,也非常关键,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致命弱点。事实上中国向资本主义坏的方面全面开放,而好的方面开放和学习却是谨慎有余,因此资本主义坏的毛病中国比美国更多的是有过之无不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西方的文化,是"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而今日中国只学习西方"凯撒的归凯撒",而"上帝的归上帝"的民族精神信仰却完全一笔勾销了,这就是我们学习西方最大的失败之处。
中国发展的问题不仅是太快,更要命的是太乱,这种乱源于文化素质低和贪婪,而素质低和贪婪又根源于没有文化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不会有崇高的理想,而没有崇高理想,是根本不会有大出息的。
素质低导致目光短浅,竭泽而渔,把子孙后代的资源也抢夺霸占了,并且不珍惜的加以浪费糟蹋,去无底洞的填充我们生活中其实是不需要的也没有意义的东西(最简单的例子,商品包装普遍买椟还珠一样的惊人浪费,国家应该制定法律予以禁止或者限制),而代表这一切不理性的金融政策的总祸首之一,就是用人民币低估的政策,廉价卖掉中国资源,破坏中国环境,换取的财富用来积聚一大堆美元,或者大兴土木,没完没了的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到处建设奢侈漂亮会消耗大量能源的面子工程,和空旷威仪的政府大楼。
七十年前,鲁迅就曾批评中国人自以为地大物博而以败家子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资源优势,鲁迅写道:"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鲁迅是有远见的,批评讽刺的也非常犀利,不需要几百年,现在中国不是已经资源全面告急,转而被迫到世界各地寻讨资源了吗?
为什么中国的问题要从文化入手,鲁迅早早指出的问题,今天不是应验了吗?文化上不提高,不突破,中国的问题永远是隔靴搔痒。
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发展的越快,就发展的越乱,而发展的越乱越疯狂,在自我强化中又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一直到悬崖边,而不能勒马,最后恐怕只能选择硬着陆。上世纪大跃进以后的经济紧急收缩,难道不会重演吗?
想起孔子一句着名的人生座右铭:"不贰过",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好了伤疤而不忘痛?
再去想一想蒋介石的政权是如何灭亡的?连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蒋政权是腐败不堪。梁漱溟回忆说,他根本不料蒋介石会垮台,因为当时各种客观政治经济军事条件都有利于蒋介石。
这就是"道"的决定性的神奇力量!
给今人的启示,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即经济决定论),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更大的道理凌驾于这个道理之上。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