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火曜日

人民币汇率与货币的国际开放

什么叫货币的货币?就是一国以本国的货币去追求它国的货币。

为什么有这种追求?因为一国经济加盟了世界经济,需要外币对外经济活动;外币主权国越具有世界经济地位,就越被认可为世界货币。

毛泽东时代,中国和西方经济几乎隔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货币的货币需求)在社会视野中几乎隐身。


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就迫切需要可靠的世界货币。这种世界货币就成为各国货币追求的货币。

对于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小国家来说,甚至可以取消主权本币,而直接使用世界货币,因此而可以带来节约货币流通费用等好处。欧元的设计有这种意义。

对于大国来说,其实世界货币的概念,彼此是非常不可靠的,因为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确定,大国彼此强弱的地位在经常性的转换,或者差距缩小。因此世界货币的绝对性越来越趋弱,而是越 来越呈现世界货币的多极性,比如美元、欧元、日元。

世界货币多极性的趋势,也就是世界货币存在否定性的趋势。

因此这种国家主权带来的世界货币多极性,造成了这样矛盾的结果:价值规律要求货币的国际汇率遵循购买力平价的理论,但是因为国家主权分割的存在,经济要素自由流动事实上受到很大 限制,因此购买力相对弱的世界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也可能
走强,比如欧元、日元,而购买力相对强的世界货币比如美元,却也可能走弱。

于是,价值规律对世界货币的制约性就不直白了,而是充满曲折。

这种曲折复杂性,正合国际投机资本乔妆改扮、声东击西,从而乘机浑水摸鱼。

这是今日最残酷,暴利和风险也是最大的国际金融竞争的主要内容。

在这种货币金融竞争中,比较稳妥理性的对策是:世界主要货币国家对冲性的彼此持有对方的货币,并且在它们价值量的持有上实现一种平衡(比如该世界货币在国际经济流通中比重)。

但是中国目前距离开放性社会这两个世界货币持有原则相距甚远。

其根源是,一是中国人民币国际上不开放,它国不能资本性的自由流动的持有人民币,二是人民币相对世界货币的汇率仍然严重低估。(在人民币低估的情况下,中国选择购买力相对较强的 世界货币是一种理性思考,即相对对冲一些低估,因此中
国选择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储存,这是一个原因。)

如若中国决心加入世界经济体系,那么就必须首先认真思考研究国际经济原则,这种思考越是有深度,中国国际经济的道路就越是少走弯路。

人类任何活动,无论政治的、经济的、日常文化习惯的,都是一种最抽象的精神理念在支配,自我的认识这种理念,是一个民族、一个人最重要的优秀素质。

中国加入世界经济,客观上也是具有一个巨大的精神理念体系,对这种理念体系深度的认识,就应该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相反浅度的认识,就是从感觉经验入手,中国选择了后者,这与 长期的专制弱化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相关。没有能力
深度思考,只好选择最眼前的经验实用主义。

摸着石头过河,事实上在没有精神价值的基础上去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中国开放的思想原则,最大的问题,是失去了人类最重要的精神理念原则,是失去了精神价值灵魂。

因此不奇怪,中国吸引外资在全球名列前茅,中国人出国留学和出国劳务最多,中国物质文化层面对西方开放最多,但是西方高级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学的最少,因为中国的没有精神价值 的实用主义,都停留在眼前的表面。

西方政治文化价值,笔者不予讨论。

退一步的探讨经济理念价值。市场经济如天地之气,无处不往。市场经济越是普遍,它背后的理念就越是深刻,中国把外贸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点,而且特别是中国经济体是庞然大物 ,能够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因此对于中国,认识和思考市
场经济的最普遍基本的原则和理念,其意义不会亚于任何世界大国。

而衡量这种认识的深度,就是观察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规则的深度,而对世界经济规则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世界经济参与国家的货币开放。

因此,判断一个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水平,主要指标就是认识它的货币开放程度。

但是,在中国进入世界经济的分工和接纳世界经济规则出现了巨大反差:中国外贸经济比重和世界货币储存都是独占鳌头,但是世界经济活动健康的最重要的原则,即货币自由开放,中国却 置之不理,而且看不到官方采纳这个国际经济最重大原则的议
事日程。

研究中国所有重大的经济矛盾,经济问题,经济危害,会发现它们的根源都来自中国事实上不顾一切的发展出口经济,却又如同鸵鸟把头埋藏在自己的身体中,我行我素,把国际经济原理抛 在一边,而国际经济之所以能够容忍中国,不是因为中国
强势夺人,对手无还手之力,而是中国自以为贪了便宜,其实是为贸易对手作出了重大的自我利益的牺牲。这种交易有双赢成分,但 总体中国是大大吃亏。

这就如同有人狡辩:工人请求资本家剥削他,否则工人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中国也是请求国际买家,以微不足道的代价支付中国工人的工资,买走中国资源性的商品;这也让我想起文革时 ,中国对世界革命和正义的无偿经济援助,但是两者
文化性质天壤之别。

而中国对世界奉献的致命通道是什么?就是强行人民币低估,而确保这种低估的最基本条件,就是不理睬货币的国际开放。

表面上中国经济高度国际化了,但这是物质数量性的国际化,是低等级的国际化,它的代价和途径如同打肿脸充胖子,外虚而内耗,得不偿失。

中国在国际经济原理体系中(即市场经济理念世界)还不敢开放最核心的货币,由于中国对世界经济运行理念机制认识的茫然和无知,中国的经济机制和结构仍然是远远的背离了国际经济运 行秩序(即游戏规则),而一旦最核心的部分开放,即货币开
放,必然使中国经济发生后果不堪设想的重大冲突,必然使中国经济致命弱点通过货币开放这根导火线,而集中引爆,并且社会 问题全面连锁反应,产生系统危机。这种情况,还带给国际资本再次对中国经济进行洗劫的
天赐良机。

但是,越是害怕货币开放,就说明货币不开放的空间越来越小,就是说明由于没有立足货币开放的理念去接轨国际经济,而使矛盾发展的越来越尖锐。

中国经济的选择通道已经越来越窄,中国必须尽快作出重大国际经济取向的选择,否则后患无穷。

置于死地而后生,这是中国可能不得已的硬着陆。病入膏肓,只能对应重大手术。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