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一个治病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现代科学在绝对二元论的唯一主义认识论条件下,把疾病与生命截然分开,病就是病,命就是命,生命与疾病是不能共存的。人类生命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有了疾病就是生命的不健康。
而属性科学的相对论,在相对二元论的辩证观认识理论下,认为,疾病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生命体系的内部,一种是来源于生命体系的外部。一种疾病是生命生克的可逆属性反复变化运动抑扬过程,一种疾病是生命生死的不可逆属性更相动薄变化过程。
也就是说,外因,内因都有可能是产生疾病的因素,但是,它们所产生的疾病并不能割裂在生命过程之外。所以,疾病也应该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大家习惯说一句话,无病不死人。人之死皆因有病而不能治愈而走向的必然。那么,从属性生死观来认识这个问题呢?没有生即没有死。有生必有死。这个层面上的认识是大家都能认识通的。
但是,如果说没有死就没有生。这个道理大家可能就糊涂了。这不是典型的死人有灵魂,还可以再脱生的阴阳两界论吗?但是大家都找不到阎王的存在,自然也无法认识灵魂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从属性数学的相对,相反,相通,相变认识论中,又感觉到生与死的关联关系中确确实实应该有这样四象关联关系的存在。那么,怎么样理解没有死就没有生呢?
要理解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人是怎么样生的,人是怎么样死的。显而易见,这个问题与宇宙最起始是从什么起点爆发的一样,是一个根本无法穷其源而回答的问题。
尽管我们不知道宇宙是什么爆发的,太阳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规律来研究它的周期性。并得到黄道历法的准确而精确的认识。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人的生死规律来研究人类生命的周期性规律。它如太阳只有今天的落下,才能有明天的升起。如果一个太阳在天空中不落,那么,就不会有明天早晨的日出。北极的极昼时期,就没有日落,所以,它同样也没有第二天的日出。只有太阳在天空中转圈。极化,是太阳无升无落的一个特殊现象。那么,人的无死无生应该怎么样来理解呢?
中国有句关于人生描述的习惯语言。称为青春少年。老气横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些语言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呢?也就是说,人类的生命过程,已经不再是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简单的运动抑扬了。而是进入了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象更相动薄的新的属性层面上运动变化的属性体系了。所以,我们再用简单的升落属性来表达它的生死生命过程,显而易见就会说不清,道不明了。因为春夏秋冬四时所表达的属性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属性相对性,而是一种种子效应展示出来的属性繁衍程序性。生萌于春,生长在夏,成熟在秋,收藏在冬。冬之藏,谓春天时播下的种子已经完成了生长过程而死。新的种子已经繁衍而成。我们把这一生长过程,称为植物生命过程。
动物的生长过程,与植物有所不同。他并不是按照统一的春夏秋冬季节来生长与成熟,收藏的。而是按照自己各自的春夏秋冬季节来生长的。它在属性科学中好有一比。植物的生长过程,如同我们用手摸管子问题中的,手摸管属性感觉的话,而动物的生长过程就恰如其分的是一个管摸手的属性感觉变迁。即植物生长过程是一个定春夏秋冬而动的是植物生长过程。而动物的生长过程则是定动物的生长过程而动的是季节春夏秋冬。也就是说,动物的种子是生下来就长的直接过程,而不需要一个冬天来收藏的问题。这样,人的繁衍就需要有一个对生下来的种子,有一个春天生长条件的供给过程。而这个过程则由生他的人来完成。也就是说,人在成熟期的时候,不仅仅要给自己一个继续生存下去的条件,还需要给繁衍的后来人一个生长成熟的环境。也就是说,动物与植物的繁衍衔接点并不一致,植物的种子繁衍衔接点是首尾相接一个种子在其生长的结束期,才形成种子传播的衔接方式。而动物把这个衔接方式提前到生命并没有结束的中年成熟期。于是,植物则形成了草木一秋的繁衍链接的种子繁衍形式。而人类则形成了前辈,我辈,后辈的三世共存于一的繁衍形式。而我辈之春,正是前辈之夏,后辈之春正是我辈之夏。我辈之夏,则是前辈之秋。三世之生,有三生之异,只是春夏秋冬之不同尔。
也就是说,人的生死观,不能用阴阳观来进行认识,它已经不再属于阴阳属性确定的简单属性层面上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四象三焦构成的一个新认识层面上的问题了。
这样,疾病与人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就由简单的阴阳属性变化过程的可认识性,上升到属性四象的三焦过程认识层面上来了。所以,对疾病与生命之间关联关系的认识。也被上升到了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与生命的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老阶段构成的四象三焦问题了。如果再应用阴阳观来认识它当然不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了,明天继续讲疾病与治疗。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