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刊登的文章说,经济学家杂志主编Daniel Franklin指出,由于政治领导人变化,2013年世界三大经济主力-美国,欧洲和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角色将发生变化。
其中,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之间的关系对于政治政局是至关重要的。
Franklin说习近平和奥巴马必须保证中美之间的贸易流畅。中国去年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达到5030亿,其中80%是美国从中国进口。
同时,两国还必须中国和南部邻国之间的国土争端做出努力,与中国发生领土之争的国家有日本,南韩和菲律宾,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友邦。
Franklin说处理这些争端是必须的,同时也很让美国尴尬。
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洲,欧洲明年也面临政局变化。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明年将选举总理。预期Angela Merkel会连任,但是如果她连任,面临的将是对手社会民主党的全面对抗。
意大利现任总理Mario Monti与Merkel合作得很好,但是他已经宣布要辞职。Monti当选后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使欧盟第四大经济体意大利免于危机,但是他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在政府内缺乏足够的支持。
欧盟第二大经济体法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多年超额借贷的情况下使经济重现活力。Franklin说法国新总统Holland在这个问题上遇到很大困难。
除了欧洲和中国外,世界经济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中东。叙利亚的局势明年不容乐观。
让世界经济更不稳定的是伊朗,以色列是不是会进攻伊朗?伊朗是否制造核武?目前国际间的期望是采取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迫使伊朗改变政策,但是如果经济制裁不起作用而必须采取武力的话,那么石油价格就会大涨,这是全世界不愿意看到的。
2012年12月30日日曜日
2012年12月25日火曜日
有关部门应彻查各类食品以及与人体亲密接触的商品器具,及时公布塑化剂含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国内白酒行业陷入塑化剂风波后,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据12月23日《长江日报》)。
"400倍"之说恐怕并不靠谱,但这条微博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数据的精准,恰恰在于其揭开了塑化剂风险的另一面――如果白酒行业因生产工艺和包装导致塑化剂含量超标,那么其他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也同样有这种可能。
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曾经做过试验,证实塑料包装的酱油醋可能会存在一定量的塑化剂;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柳春红,在试验中曾检出过半方便面和方便米粉样品含有塑化剂,而方便面调味酱包中的DBP、DEHP含量,甚至可以超出国家标准近197倍和近114倍;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在油脂类固体食品、油脂类液体、蔬菜水果等食品中检出的塑化剂含量大多超出相应标准。
可见,塑化剂的身影,绝不只在白酒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相关的监管标准却让人看不懂。对于食品中塑化剂的含量,卫生部把关很紧,如DEHP最大残留量为1.5mg/kg。然而,对于用来制造调味品的香精香料,卫生部却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放宽为60mg/kg,比前一个标准高出了数十倍。
塑化剂问题给公众造成的担忧和困扰不言而喻。显然,公众不可能在购买食品或调味品前,先查阅相关论文或做检测再做决定。且由于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广,人们恐怕再小心翼翼,也很难躲过塑化剂超标的风险。塑化剂是一种公众并不熟悉的风险物质,不能只靠媒体和舆论"穷举式猜测",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对可能被放入嘴中的儿童玩具、与孕妇接触的医疗器械、食品包装、饮用水、空气中的塑化剂含量都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定。
因此,卫生、质监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尽早接过媒体和公众"穷举式猜测"的工作,彻查各类食品以及与人体亲密接触的商品器具,及时公布塑化剂含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应厘清行业规范,落实监管职能,参考域外治理经验,严防制度后门。曾经,在PM2.5问题上,正是由于公众的大力推动,促成了天气预报PM2.5指数常态化。如今面对塑化剂风波,有关部门顺应民情,完善标准,加强监管,公开信息,民众也终将不必再对塑化剂"恐慌"。
官方回应"酱油醋等含塑化剂":不存在安全问题
近日,针对互联网上关于"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问题"的传言,记者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获悉,该中心随机采购了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酱油、醋等食品,进行了应急检测,检测结果未发现异常,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将继续跟踪监测,同时提醒,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直接向监管部门举报。
此前报道:网曝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毒过白酒400倍
"塑化剂"危机持续发酵,白酒上市公司遭遇重创的同时,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微博中,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语出惊人。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一时间,消费者人心惶惶,持有相关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更是如坐针毡。
所谓的"塑化剂调味品"果真如传言的一样毒过白酒吗?《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食品饮料行业的生产工艺很难保证没有塑化剂,而且有关食品饮料中的塑化剂含量标准也含煳不清。但蹊跷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却坚称自己产品不含塑化剂。本报将关注后续进展进行跟踪报道。
毒火腿、毒牛奶、毒白酒之后,所谓的"毒酱油""毒醋""毒饮料"成为砸向食品饮料行业的又一枚重磅炸弹。
记者统计后发现,目前涉及调味品A股上市公司中,生产香精香料的公司只有百润股份(002568.SZ)一家,生产醋和料酒的恒顺醋业(600305.SH),生产酱油的加加食品(002650.SZ)。
在饮料上市公司中,主要为承德露露(000848.SZ)和海南椰岛(600238.SH)。此外,中粮屯河(600737.SH)、深深宝A(000019.SZ)、中炬高新(600872.SH)也涉及饮料、调味品业务。
《中国经营报》分别致电上述企业,得到的答复普遍为,公司产品绝不含塑化剂。然而,报料人龚也长给记者提供的线索却显示,调味品、饮料行业含塑化剂已是普遍现象。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判断,与龚也长基本一致。
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背后,塑化剂危机迷雾重重。
两套标准前后冲突
塑化剂风波源自我国台湾地区,2011年5月,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塑化剂事件曝光之后,引起行业巨震。据了解,受事件牵连厂商217家,产品747项,波及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类、粉状类、锭状类等六大类产品。
据相关媒体报道,"台湾行政当局的处理措施,一是要求全境10700个超市、量贩店、便利商店,立即将所有含有塑化剂的商品下架,3天内,如果可以提出合格证明,才可重新上架;二是台湾检方对涉案人员提起诉讼,最后判决中的刑期从1年4个月到25年不等,判决最重的是昱伸公司负责人陈哲雄,有期徒刑25年、并科1000万元新台币罚金。"
酒鬼酒引爆国内白酒塑化剂危机后,至今并未有任何"召回"动作,相关负责人也没有被监管部门迅速"问责"。
网络曝光饮料、调味剂毒过白酒后,塑化剂风波再度快速发酵。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龚也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龚也长对"调味品塑化剂含量400倍白酒"的说法也有些"含煳"。
"在微博中说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确实有点夸张。"龚也长改口称,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标准比白酒行业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确实高出很多倍。
按龚也长的说法,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塑化剂含量上限,卫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发的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和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文件,对于食品、调味品的检测标准界定,存在明显冲突。
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中表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而在2011年8月份,卫生部却又单独下发了关于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的通告。该份名为《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用香精香料适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有关问题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表示,对监督抽检食品用香精香料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超过最大残留量的,如系环境污染、包装材料迁移以及香精香料加工浓缩富集工艺等带入的,应当检测其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以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共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计算。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
从卫生部对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规定来看,要比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
"台湾塑化剂风波爆发后,国内相关标准也做出调整,调整的方向显然更有利于保护企业。"龚也长告诉记者,卫生部之所以对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总含量做出特批,是因为在当时如果按照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的规定,由于国内企业生产工艺和包装较为落后,大部分香精香料都无法达到标准,而香精香料又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的重要成分,国内调味品和饮料行业也会受到重大影响。
实际上,塑化剂标准的前后不一,幕后推手源自众多国内食品巨头的集体抗议。
某知名上市白酒企业董秘告诉记者,"这个标准事实上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国家的标准问题。台湾塑化剂事件后曾经出台过一个卫生部551文件,调味品和酱油这些企业就到卫生部去闹,称这个标准不适合。后来卫生部没办法就出台了一个773文件,规定它们的含量是60毫克/千克,而白酒仍旧按照之前的标准0.3毫克/千克。"
塑化剂成行业普遍现象?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香精香料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原料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由于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都是成品,如果用香精香料的塑化剂总含量标准来作为调味品和饮料塑化剂总含量的标准不太恰当,如果以551号文件执行,对调味品和饮料来说又显得过于严厉。
同时,由于卫生部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中所含塑化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让消费者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里面所含塑化剂标准模煳不清,也让相关企业在控制和检测塑化剂方面无明确的依据。
"目前,国家对醋、酱油里面所含塑化剂没有统一的标准。"恒顺醋业产品质量检测部门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加加食品董秘戴自良也表示,在酱油、调味酱和蚝油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检测方面,国家现没有针对塑化剂的独立标准文件,只有卫生部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
对于多数公司回应公司产品中不含有塑化剂的说法,朱丹蓬表示,在饮料和调味品的原料中,香精香料是主要成分之一,而卫生部专门就香精香料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做出了"高数字"标准,显然是国内的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较高,相关饮料和调味品含有塑化剂的概率较高。
"对于调味品和饮料的生产企业,要严格控制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有较高难度,即使一批原料香精香料中没有塑化剂,也很难保证每批香精香料都不含有塑化剂或塑化剂不超标。"朱丹蓬告诉记者。
除了原料以外,调味品和饮料企业在生产线和包装上如果有塑料装置,则会加大产品存在塑化剂的风险,朱丹蓬透露,"特别是醋对塑料具有一定腐蚀性,在生产、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塑化剂转移到产品中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
国内白酒行业陷入塑化剂风波后,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据12月23日《长江日报》)。
"400倍"之说恐怕并不靠谱,但这条微博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数据的精准,恰恰在于其揭开了塑化剂风险的另一面――如果白酒行业因生产工艺和包装导致塑化剂含量超标,那么其他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也同样有这种可能。
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曾经做过试验,证实塑料包装的酱油醋可能会存在一定量的塑化剂;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柳春红,在试验中曾检出过半方便面和方便米粉样品含有塑化剂,而方便面调味酱包中的DBP、DEHP含量,甚至可以超出国家标准近197倍和近114倍;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在油脂类固体食品、油脂类液体、蔬菜水果等食品中检出的塑化剂含量大多超出相应标准。
可见,塑化剂的身影,绝不只在白酒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相关的监管标准却让人看不懂。对于食品中塑化剂的含量,卫生部把关很紧,如DEHP最大残留量为1.5mg/kg。然而,对于用来制造调味品的香精香料,卫生部却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放宽为60mg/kg,比前一个标准高出了数十倍。
塑化剂问题给公众造成的担忧和困扰不言而喻。显然,公众不可能在购买食品或调味品前,先查阅相关论文或做检测再做决定。且由于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广,人们恐怕再小心翼翼,也很难躲过塑化剂超标的风险。塑化剂是一种公众并不熟悉的风险物质,不能只靠媒体和舆论"穷举式猜测",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对可能被放入嘴中的儿童玩具、与孕妇接触的医疗器械、食品包装、饮用水、空气中的塑化剂含量都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定。
因此,卫生、质监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尽早接过媒体和公众"穷举式猜测"的工作,彻查各类食品以及与人体亲密接触的商品器具,及时公布塑化剂含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应厘清行业规范,落实监管职能,参考域外治理经验,严防制度后门。曾经,在PM2.5问题上,正是由于公众的大力推动,促成了天气预报PM2.5指数常态化。如今面对塑化剂风波,有关部门顺应民情,完善标准,加强监管,公开信息,民众也终将不必再对塑化剂"恐慌"。
官方回应"酱油醋等含塑化剂":不存在安全问题
近日,针对互联网上关于"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问题"的传言,记者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获悉,该中心随机采购了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酱油、醋等食品,进行了应急检测,检测结果未发现异常,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将继续跟踪监测,同时提醒,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直接向监管部门举报。
此前报道:网曝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毒过白酒400倍
"塑化剂"危机持续发酵,白酒上市公司遭遇重创的同时,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微博中,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语出惊人。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一时间,消费者人心惶惶,持有相关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更是如坐针毡。
所谓的"塑化剂调味品"果真如传言的一样毒过白酒吗?《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食品饮料行业的生产工艺很难保证没有塑化剂,而且有关食品饮料中的塑化剂含量标准也含煳不清。但蹊跷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却坚称自己产品不含塑化剂。本报将关注后续进展进行跟踪报道。
毒火腿、毒牛奶、毒白酒之后,所谓的"毒酱油""毒醋""毒饮料"成为砸向食品饮料行业的又一枚重磅炸弹。
记者统计后发现,目前涉及调味品A股上市公司中,生产香精香料的公司只有百润股份(002568.SZ)一家,生产醋和料酒的恒顺醋业(600305.SH),生产酱油的加加食品(002650.SZ)。
在饮料上市公司中,主要为承德露露(000848.SZ)和海南椰岛(600238.SH)。此外,中粮屯河(600737.SH)、深深宝A(000019.SZ)、中炬高新(600872.SH)也涉及饮料、调味品业务。
《中国经营报》分别致电上述企业,得到的答复普遍为,公司产品绝不含塑化剂。然而,报料人龚也长给记者提供的线索却显示,调味品、饮料行业含塑化剂已是普遍现象。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判断,与龚也长基本一致。
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背后,塑化剂危机迷雾重重。
两套标准前后冲突
塑化剂风波源自我国台湾地区,2011年5月,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塑化剂事件曝光之后,引起行业巨震。据了解,受事件牵连厂商217家,产品747项,波及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类、粉状类、锭状类等六大类产品。
据相关媒体报道,"台湾行政当局的处理措施,一是要求全境10700个超市、量贩店、便利商店,立即将所有含有塑化剂的商品下架,3天内,如果可以提出合格证明,才可重新上架;二是台湾检方对涉案人员提起诉讼,最后判决中的刑期从1年4个月到25年不等,判决最重的是昱伸公司负责人陈哲雄,有期徒刑25年、并科1000万元新台币罚金。"
酒鬼酒引爆国内白酒塑化剂危机后,至今并未有任何"召回"动作,相关负责人也没有被监管部门迅速"问责"。
网络曝光饮料、调味剂毒过白酒后,塑化剂风波再度快速发酵。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龚也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龚也长对"调味品塑化剂含量400倍白酒"的说法也有些"含煳"。
"在微博中说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确实有点夸张。"龚也长改口称,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标准比白酒行业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确实高出很多倍。
按龚也长的说法,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塑化剂含量上限,卫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发的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和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文件,对于食品、调味品的检测标准界定,存在明显冲突。
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中表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而在2011年8月份,卫生部却又单独下发了关于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的通告。该份名为《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用香精香料适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有关问题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表示,对监督抽检食品用香精香料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超过最大残留量的,如系环境污染、包装材料迁移以及香精香料加工浓缩富集工艺等带入的,应当检测其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以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共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计算。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
从卫生部对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规定来看,要比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
"台湾塑化剂风波爆发后,国内相关标准也做出调整,调整的方向显然更有利于保护企业。"龚也长告诉记者,卫生部之所以对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总含量做出特批,是因为在当时如果按照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的规定,由于国内企业生产工艺和包装较为落后,大部分香精香料都无法达到标准,而香精香料又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的重要成分,国内调味品和饮料行业也会受到重大影响。
实际上,塑化剂标准的前后不一,幕后推手源自众多国内食品巨头的集体抗议。
某知名上市白酒企业董秘告诉记者,"这个标准事实上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国家的标准问题。台湾塑化剂事件后曾经出台过一个卫生部551文件,调味品和酱油这些企业就到卫生部去闹,称这个标准不适合。后来卫生部没办法就出台了一个773文件,规定它们的含量是60毫克/千克,而白酒仍旧按照之前的标准0.3毫克/千克。"
塑化剂成行业普遍现象?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香精香料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原料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由于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都是成品,如果用香精香料的塑化剂总含量标准来作为调味品和饮料塑化剂总含量的标准不太恰当,如果以551号文件执行,对调味品和饮料来说又显得过于严厉。
同时,由于卫生部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中所含塑化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让消费者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里面所含塑化剂标准模煳不清,也让相关企业在控制和检测塑化剂方面无明确的依据。
"目前,国家对醋、酱油里面所含塑化剂没有统一的标准。"恒顺醋业产品质量检测部门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加加食品董秘戴自良也表示,在酱油、调味酱和蚝油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检测方面,国家现没有针对塑化剂的独立标准文件,只有卫生部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
对于多数公司回应公司产品中不含有塑化剂的说法,朱丹蓬表示,在饮料和调味品的原料中,香精香料是主要成分之一,而卫生部专门就香精香料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做出了"高数字"标准,显然是国内的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较高,相关饮料和调味品含有塑化剂的概率较高。
"对于调味品和饮料的生产企业,要严格控制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有较高难度,即使一批原料香精香料中没有塑化剂,也很难保证每批香精香料都不含有塑化剂或塑化剂不超标。"朱丹蓬告诉记者。
除了原料以外,调味品和饮料企业在生产线和包装上如果有塑料装置,则会加大产品存在塑化剂的风险,朱丹蓬透露,"特别是醋对塑料具有一定腐蚀性,在生产、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塑化剂转移到产品中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
2012年12月22日土曜日
美国农业部周四发表声明说,中国已经撤消了一笔从美国进口54万吨大豆的订单,创下14年来撤单规模新记录。声明中说,这已是本周以来中国撤消的第二笔购买美国大豆的订单。周二,中国撤消了一笔购买30万吨大豆的订单。
另据交易商们透露,本周还有一笔12万吨的订单被撤消,背后的购买方可能也是中国。不过这笔交易的身份还没有被美国农业部确认。中国是美国出口大豆的主要进口国,62%的美国出口大豆都卖给了中国。
受此消息影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应声下跌。下月交割的大豆期货合约周四收盘时报14.02美元/蒲式尔,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4美分,跌幅2.4%。美国出口的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受到了影响。周四美国出口大豆港口基准价每蒲式尔下跌了10-18美分。
交易商们透露,中国取消购买美国大豆订单的主要原因是巴西大豆今年有望获得大丰收。巴西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中国有望从巴西购买到价格更低的大豆。
巴西政府预计,今年大豆产量有望达到创记录的8260万吨。目前巴西大豆已经开始收割,最快可能于明年1月份开始向海外出口。分析师们说,如果能够从巴西获得更低价的大豆,中国还可能撤消更多购买美国大豆的订单。
另据交易商们透露,本周还有一笔12万吨的订单被撤消,背后的购买方可能也是中国。不过这笔交易的身份还没有被美国农业部确认。中国是美国出口大豆的主要进口国,62%的美国出口大豆都卖给了中国。
受此消息影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应声下跌。下月交割的大豆期货合约周四收盘时报14.02美元/蒲式尔,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4美分,跌幅2.4%。美国出口的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受到了影响。周四美国出口大豆港口基准价每蒲式尔下跌了10-18美分。
交易商们透露,中国取消购买美国大豆订单的主要原因是巴西大豆今年有望获得大丰收。巴西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中国有望从巴西购买到价格更低的大豆。
巴西政府预计,今年大豆产量有望达到创记录的8260万吨。目前巴西大豆已经开始收割,最快可能于明年1月份开始向海外出口。分析师们说,如果能够从巴西获得更低价的大豆,中国还可能撤消更多购买美国大豆的订单。
2012年12月20日木曜日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近日以非法出口大量碳纤维为由,拘捕一名大陆籍商人,称这些碳纤维可能被大陆用于制造新型隐形战斗机歼-20、歼-31。高性能碳纤维能帮助提高机体强度,同时减轻机身重量。该男子预计走私量高达20吨,售价每公斤2000美元。
美国战略之页网报导,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过去2个月,已经逮捕3名试图非法向伊朗出口3吨碳纤维的嫌犯,其中包括1名美国人和2名伊朗人。这种纤维可以用于武器开发,包括核武器。而第4名共犯是一名土耳其人,仍在搜捕中。
大陆间谍 美重刑伺候
无独有偶,近日又有一名大陆籍男子张明顺(音译),也因试图非法取得碳纤维被FBI拘捕,被怀疑的物品是M60JB碳纤维,售价每公斤2000美元,几乎是银价的2倍,这是大陆仍在开发之中的隐形战斗机(歼-20、歼-31)的重要部件。显然,大陆已经获得了某些这种纤维。
随着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防范心理持续加重,「大陆间谍」正成为美国法庭上的「常客」,且此前已有案件判决显示,美国法院对这些疑似「大陆间谍」的量刑比同类案件重得多。有分析指出,张明顺很可能会面临长达20年的监禁和高额罚款,除非他与美国政府做交易,提供更多有关大陆走私的情况。
美拒透露 案件成谜团
大陆数十年来被指责非法获取材料和装置,尽管网路间谍更容易窃取文件,但常常需要更多有形的物品,比如张明顺案中的碳纤维。美联社曾评论说,美国检方甚至拒绝张明顺何时、何地被捕等资讯,「这一案件充满了谜团」。
此前,华裔工程师刘思星(音译)也被控「非法窃取美国公司敏感军事技术资讯出口至大陆」被定罪,他将于明年1月7日被判刑,最高同样可判20年监禁,并可能被驱逐出境。
刘思星曾在美国防务承包商L-3旗下公司任职。美国政府指控刘思星去年秋天携带电脑在大陆参加会议,演示其正在研发的技术,「违反了美国禁止在没有执照或国防部授权的情况下出口国防材料的法律」,随后美国特工在其电脑中发现大量军工技术文件。
美国战略之页网报导,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过去2个月,已经逮捕3名试图非法向伊朗出口3吨碳纤维的嫌犯,其中包括1名美国人和2名伊朗人。这种纤维可以用于武器开发,包括核武器。而第4名共犯是一名土耳其人,仍在搜捕中。
大陆间谍 美重刑伺候
无独有偶,近日又有一名大陆籍男子张明顺(音译),也因试图非法取得碳纤维被FBI拘捕,被怀疑的物品是M60JB碳纤维,售价每公斤2000美元,几乎是银价的2倍,这是大陆仍在开发之中的隐形战斗机(歼-20、歼-31)的重要部件。显然,大陆已经获得了某些这种纤维。
随着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防范心理持续加重,「大陆间谍」正成为美国法庭上的「常客」,且此前已有案件判决显示,美国法院对这些疑似「大陆间谍」的量刑比同类案件重得多。有分析指出,张明顺很可能会面临长达20年的监禁和高额罚款,除非他与美国政府做交易,提供更多有关大陆走私的情况。
美拒透露 案件成谜团
大陆数十年来被指责非法获取材料和装置,尽管网路间谍更容易窃取文件,但常常需要更多有形的物品,比如张明顺案中的碳纤维。美联社曾评论说,美国检方甚至拒绝张明顺何时、何地被捕等资讯,「这一案件充满了谜团」。
此前,华裔工程师刘思星(音译)也被控「非法窃取美国公司敏感军事技术资讯出口至大陆」被定罪,他将于明年1月7日被判刑,最高同样可判20年监禁,并可能被驱逐出境。
刘思星曾在美国防务承包商L-3旗下公司任职。美国政府指控刘思星去年秋天携带电脑在大陆参加会议,演示其正在研发的技术,「违反了美国禁止在没有执照或国防部授权的情况下出口国防材料的法律」,随后美国特工在其电脑中发现大量军工技术文件。
2012年12月19日水曜日
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俨然已进入"首相角色"。18日上午,安倍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再次确认"日美同盟是东北亚地区和平和安全的基石",并表达了希望明年1月下旬访美、与奥巴马举行会谈的意愿。"日本鹰派回归让美国振奋",法新社18日以此为题发文称,日本保守势力上台让华盛顿对加强与日本军事合作的期望重燃,安倍被认为更支持美国在日驻军。而在东北亚国家看来,安倍上台不是好事。
韩国《中央日报》18日发表社论称,自民党的独霸时代再次拉开帷幕,韩国不得不忧虑。俄新社称,安倍鼓吹增强日本军事存在的言论遭到俄、中、韩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强烈反对,"今年以来持续紧张的东亚局势在安倍上台后愈加激化将不可避免"。
日本媒体原本记录首相每日行程的"首相动静"已更名为"安倍总裁动静"。据《朝日新闻》报道,18日上午,奥巴马给安倍打电话,两人通话约10分钟。白宫发言人卡尼随后发表声明说,奥巴马和安倍重新确认了"日美同盟作为东北亚地区和平和安全基石的重要性",讨论了加强双边安全合作、深化经济关系等问题。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和奥巴马通电话后,安倍会见了日本经团联会长,称将同"日本唯一的盟友美国"深化关系。不过,据法新社报道,安倍还没上任就闹了笑话,在同日本经济界人士会见时,他称"刚和布什总统通过电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安倍2006年―2007年任日本首相,当时小布什是美国总统。
安倍18日同公明党党首举行会谈,确定两党联合执政,两党在日本众议院共480个席位中获得325席,超过 2/3。韩国《中央日报》18日以"要警惕沉醉于胜利的安倍政权一意孤行"为题发文称,自公联合政权占据超过2/3的席位,保证了法案即使在参议院被否决,也可以再次在众议院通过,自民党的独霸时代再次拉开帷幕。
"安倍推出的外交安保承诺只重视美日同盟,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根本不放在眼里",如果按照其选举承诺推进政策,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东北亚只能被卷入更加严重的政治经济风暴。文章称,自民党利用日本国力衰退时从社会一隅吹来的极右民族主义之风胜选,但大多数日本国民都不愿再回到军国主义时代,这一点安倍应该清楚。"如果继续沉醉在廉价的民族主义中一意孤行,安倍可能会遇到逆风。我们敦促安倍像大国领导人那样慎重处事。"
韩国《中央日报》18日发表社论称,自民党的独霸时代再次拉开帷幕,韩国不得不忧虑。俄新社称,安倍鼓吹增强日本军事存在的言论遭到俄、中、韩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强烈反对,"今年以来持续紧张的东亚局势在安倍上台后愈加激化将不可避免"。
日本媒体原本记录首相每日行程的"首相动静"已更名为"安倍总裁动静"。据《朝日新闻》报道,18日上午,奥巴马给安倍打电话,两人通话约10分钟。白宫发言人卡尼随后发表声明说,奥巴马和安倍重新确认了"日美同盟作为东北亚地区和平和安全基石的重要性",讨论了加强双边安全合作、深化经济关系等问题。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和奥巴马通电话后,安倍会见了日本经团联会长,称将同"日本唯一的盟友美国"深化关系。不过,据法新社报道,安倍还没上任就闹了笑话,在同日本经济界人士会见时,他称"刚和布什总统通过电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安倍2006年―2007年任日本首相,当时小布什是美国总统。
安倍18日同公明党党首举行会谈,确定两党联合执政,两党在日本众议院共480个席位中获得325席,超过 2/3。韩国《中央日报》18日以"要警惕沉醉于胜利的安倍政权一意孤行"为题发文称,自公联合政权占据超过2/3的席位,保证了法案即使在参议院被否决,也可以再次在众议院通过,自民党的独霸时代再次拉开帷幕。
"安倍推出的外交安保承诺只重视美日同盟,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根本不放在眼里",如果按照其选举承诺推进政策,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东北亚只能被卷入更加严重的政治经济风暴。文章称,自民党利用日本国力衰退时从社会一隅吹来的极右民族主义之风胜选,但大多数日本国民都不愿再回到军国主义时代,这一点安倍应该清楚。"如果继续沉醉在廉价的民族主义中一意孤行,安倍可能会遇到逆风。我们敦促安倍像大国领导人那样慎重处事。"
2012年12月7日金曜日
中国对大部分亚洲伙伴都维持较大的贸易逆差,也就是说,人民币在亚洲各地都有需求。这意味,人民币有望成为亚洲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正如美国贸易逆差有助于美元维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如此一来,人民币在亚洲贸易区的角色变化,将为人民币全面国际化提供绝佳的良机。
这篇由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黄育川撰写的文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层原因〉指出,400年前,在中国全球贸易高峰时期,中国的铜币曾在亚洲各地和更远的地方被用作国际交易媒介。如今,由于西方经济问题不断,中国表现相对强劲,许多经济观察人士预测人民币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有望成亚洲结算货币
文章称,北京方面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与数十个国家进行货币互换,并允许外国央行有限地参与大陆国内银行间拆借市场。
文章表示,中国接近一半贸易都是加工贸易:从东亚其他国家进口零组件,在中国组装,然后出口到西方。亚洲多国货币与人民币的联动已超过与美元的联动,意味东亚的生产协作网络可以将人民币作为「参考货币」。
文章强调,中国以及整个亚洲都将受益于人民币使用的扩大,从而在亚洲区内贸易中提高贸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降低汇率风险。更重要的是,更多亚洲国家有人民币的需求,特别是贸易结算上,这都有助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内的主要货币。
除文章看好人民币国际化外,汇丰香港区总裁冯婉眉表示,人民币贸易跨境结算今年快速发展,点心债在国际市场愈来愈受欢迎,有信心人民币将成贸易及投资货币后,最终会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明年点心债扩至2500亿
渣打香港行政总裁洪丕正表示,目前中国贸易采用人民币做结算的比率约12%,2014至2015年期间有望升至20%。此外,明年点心债发行规模将扩大至2500亿人民币。
不过,《华尔街日报》文章也提醒,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百利无害。因为北京当局恐丧失对货币政策的部分控制,且保持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的币值和实用性的压力,可能与国内需求相矛盾。
文章说,在历史上,国际货币需保持庞大预算或经常帐赤字来扩大其在国外的供应,这两种做法都是北京十分厌恶的。这些代价也能解释,日本和德国为何反对将自己货币国际化。
这篇由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黄育川撰写的文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层原因〉指出,400年前,在中国全球贸易高峰时期,中国的铜币曾在亚洲各地和更远的地方被用作国际交易媒介。如今,由于西方经济问题不断,中国表现相对强劲,许多经济观察人士预测人民币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有望成亚洲结算货币
文章称,北京方面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与数十个国家进行货币互换,并允许外国央行有限地参与大陆国内银行间拆借市场。
文章表示,中国接近一半贸易都是加工贸易:从东亚其他国家进口零组件,在中国组装,然后出口到西方。亚洲多国货币与人民币的联动已超过与美元的联动,意味东亚的生产协作网络可以将人民币作为「参考货币」。
文章强调,中国以及整个亚洲都将受益于人民币使用的扩大,从而在亚洲区内贸易中提高贸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降低汇率风险。更重要的是,更多亚洲国家有人民币的需求,特别是贸易结算上,这都有助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内的主要货币。
除文章看好人民币国际化外,汇丰香港区总裁冯婉眉表示,人民币贸易跨境结算今年快速发展,点心债在国际市场愈来愈受欢迎,有信心人民币将成贸易及投资货币后,最终会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明年点心债扩至2500亿
渣打香港行政总裁洪丕正表示,目前中国贸易采用人民币做结算的比率约12%,2014至2015年期间有望升至20%。此外,明年点心债发行规模将扩大至2500亿人民币。
不过,《华尔街日报》文章也提醒,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百利无害。因为北京当局恐丧失对货币政策的部分控制,且保持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的币值和实用性的压力,可能与国内需求相矛盾。
文章说,在历史上,国际货币需保持庞大预算或经常帐赤字来扩大其在国外的供应,这两种做法都是北京十分厌恶的。这些代价也能解释,日本和德国为何反对将自己货币国际化。
2012年12月5日水曜日
越南国家石油公司(PVN)人士3日向共同社透露称,该公司探测船11月底在越南中部顺化附近的南海海域遭到中国船只骚扰,探测缆线被损坏。
中国海监船去年5月也曾在南海切断了越南探测船的缆线,越南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两国关系因此出现紧张。虽然此次的事件可能再度导致两国关系恶化,但越南政府目前未对此发表官方声明等。
事件发生于11月30日,地点位于越南的专属经济区(EEZ)内。众多中国渔船中的两艘与探测船发生了碰撞等,从探测船船尾伸入海中的探测用缆线被损坏。
该人士透露称,越南外交部接到公司报告后,已告知中方越南对此类行为表示反对。
越南指责中国割断其在南海作业的油气探测船电缆已不是第一次,2011年6月越南就曾发出类似指责。在6月9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此回应称,越方的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众所周知,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6月9日上午,中国渔船在上述海域正常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并导致其中一艘渔船的渔网与在现场非法作业的越南油气勘探船的电缆缠绕在一起,越方船只不顾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拖曳中国渔船倒行长达一个多小时。在中国渔船主动剪断渔网后,双方才脱离接触。越方船只的做法严重威胁了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
洪磊还称,需要指出的是,越南在中国南沙群岛万安滩海域进行非法油气勘探并驱赶中国渔船,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中方要求越方停止一切侵权活动,不再采取危及中国渔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行动,不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中方希望越方为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做出应有的努力。
中国海监船去年5月也曾在南海切断了越南探测船的缆线,越南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两国关系因此出现紧张。虽然此次的事件可能再度导致两国关系恶化,但越南政府目前未对此发表官方声明等。
事件发生于11月30日,地点位于越南的专属经济区(EEZ)内。众多中国渔船中的两艘与探测船发生了碰撞等,从探测船船尾伸入海中的探测用缆线被损坏。
该人士透露称,越南外交部接到公司报告后,已告知中方越南对此类行为表示反对。
越南指责中国割断其在南海作业的油气探测船电缆已不是第一次,2011年6月越南就曾发出类似指责。在6月9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此回应称,越方的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众所周知,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6月9日上午,中国渔船在上述海域正常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并导致其中一艘渔船的渔网与在现场非法作业的越南油气勘探船的电缆缠绕在一起,越方船只不顾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拖曳中国渔船倒行长达一个多小时。在中国渔船主动剪断渔网后,双方才脱离接触。越方船只的做法严重威胁了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
洪磊还称,需要指出的是,越南在中国南沙群岛万安滩海域进行非法油气勘探并驱赶中国渔船,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中方要求越方停止一切侵权活动,不再采取危及中国渔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行动,不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中方希望越方为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做出应有的努力。
登録:
投稿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