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2日火曜日

  中国政府在全国人大开幕之前的3月1日发布了"新国五条"。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不得不以消除泡沫风险作为优先议题。新的调控政策在实施之前,已经引发了市民匆忙买卖住房的混乱情况。日媒称,新调控政策的本意是抑制房地产价格,但似乎却产生了带来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日本经济新闻》3月12日发表文章称,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货币宽松政策释放的过剩资金充斥全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经济的风险因素这一,物价动态开始受到关注。中国日前发布的1~2月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2成,这让人感觉到投资正在拉动经济走向缓慢复苏,但食品等价格开始上涨,而个人消费仍欠缺强劲势头。如果"热钱"流入商品等市场,将进一步推升中国国内物价,进而有可能对尚不巩固的经济复苏步伐构成打击。
  继续依赖投资

  北京将建设20万人规模的新中心。作为内需扩大支柱,中国领导层提出要推进城镇化。而首都北京也不例外。北京郊外的通州区将重新开发约17平方公里土地,新建住宅、企业和商业设施的聚集地。目前已经迁走居民2万3000人,同时兴建了新楼房。以投资吸引投资的模式正在对去年10~12月已经触底的中国经济构成支撑。今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21.2%,增速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20.6%)。

  但另一方面,消费仍然呈现增长乏力态势。显示消费动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零售业销售额)1~2月增长12.3%。与2012年全年水平相比降低了2个百分点。1~2月包含了消费本应大幅增长的春节,因此可以说中国消费放缓明显。中国新领导层推进反腐运动提倡节俭,有观点认为这仅仅对高档食品和礼品等造成了影响,但实际上似乎给消费整体投下了阴影。要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消费的扩大不可或缺。在消费迟迟无法启动、难以摆脱对投资依赖的情况下,有可能进一步拉低消费的通货膨胀风险却在加强。

  紧缩预期加强

  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月上涨3.2%,与1月相比涨幅扩大了1.2个百分点。由于创纪录的寒潮和春节长假需求增长的影响,蔬菜等价格出现了上涨。但是,围绕物价的担忧不仅仅来自于这种"内忧"。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外患"。

  面对提倡大胆货币宽松政策的日本安倍晋三政权,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应该降低对他国的负面影响。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释放的过剩资金不仅将流入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市场,还将流入商品市场。这样一来,就将推高资源和谷物的国际价格,进而可能通过进口推高中国的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由于海外投机资金流入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正在加大,这可能打击中国的出口。中国去年采取了略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越来越多观点开始预测,中国年内将不得不转向加息等紧缩政策。要保持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中国政策运作的难度正与日俱增。

  房价上涨

  房地产行情的过热状态也是中国经济的风险因素之一。经济复苏在房地产市场最早得到了体现,1月70个大中城市中有53个城市(比例约为75%)新建住宅价格出现了环比上涨。此外,1~2月房地产投资也增长22.8%,相比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显得更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全国人大开幕之前的3月1日发布了"新国五条"。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不得不以消除泡沫风险作为优先议题。新的调控政策在实施之前,已经引发了市民匆忙买卖住房的混乱情况。

  "征税20%的实施时期还没确定。建议抓紧时间签约",北京市的房地产中介如此提醒客户。所谓"征税20%"指的是作为限制房地产交易的举措之一,中国政府宣布统一按住房转让差价所得征收20%的税。目前是"房价总额1%"征税的制度,这将是实际上的强化征税举措。

  不过,新政策的实施时期尚未公布,越来越多希望购房者担心,"税负增加的部分可能转嫁到价格上,二手房将会上涨"。同时,越来越多卖家则认为,"由于政府的调控政策,住宅价格将下跌",结果导致越来越多人加快了交易速度。

  最近,大量市民涌到北京市内的房地产登记处。新调控政策的本意是抑制房地产价格,但似乎却产生了带来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北京的一家房地产中介称:"与2月相比,目前二手房价格上涨了约10%"。

2013年3月8日金曜日

  中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外交部组织报道两会的外媒记者参访活动,希望借此让外国记者更加了解中国社会。美国之音记者参加了参访北京第一老年福利院的活动。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记者看到,有的老人在下棋,有的在练习书法,有的在上网。这些老人悠闲自得,颐养天年。

  一位老人对美国之音记者说,他住在这里,对子女对自己都很方便。老人解释说:"我在这儿来主要是,因为我要在家里他们得给我做饭,得给我买菜。我很多日常的事情他们一边上班一边操心我的事,我到这儿来,他们就不用管我了, 就可以安心工作了。我到这儿来的话,生活方面都有人照料了。他们也安心上班了,我也就安心在这儿待着了。"
  养老费用高昂

  另一位住在福利院的退休老人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她的两个子女都在国外。住在这里她非常喜欢。她和先生的退休金可以完全自付每月4500元的住宿服务费。

  这位退休老人说:"我们每个月夏天是4500一个月,冬天要加暖气费,一个床位9块钱一天。我们都是自付的,因为我们自己可以付,如果像有些孤寡老人,没有子女的,他们可以拿到补助。我们是自费的,我们不需要子女,退休金就够了。"

  然而,并非所有的老人都这样幸运。很多老人可能交不出每月将近5000元的费用。

  有钱难进养老院

  即使有钱自费,也不能保证家里的老人能住进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老人需要提前注册申请,等待入住资格。福利院院长曹苏娟表示,这个福利院有1100个床位,而候选名单多达7000多人,福利院只能靠周转,而且周转率很低。

  北京第一福利院院长曹苏娟说:"周转率很低,所以我们的床位空出来很少。我们将建不同层次的,不同地域的(福利设施),从而满足各个层面的老人的需求。"

  进养老院的老人凤毛麟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2月27号公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本世界中叶,中国老人将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目前北京实行?064数难夏j剑渲?0%的老人在家里养老,6%社会养老,只有4%可以进住养老院。

  由于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养老院床位一床难求。目前北京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有2.87个,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养老问题就更加严峻。有些老人甚至需要等上100年才能享受到老年福利院的服务。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解释:"我们关切的是现在不缺的是床位数,需要提高每个床位的护理能力。"

  成绩难掩危机

  两会中,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方案、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等等,引起代表的广泛讨论。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中国十年来,在养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温家宝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4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721元。"

  一胎化造成畸形家庭结构

  不过,尽管中国政府近年来开始重视民生议题,但各种严重社会问题积重难返。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峻。中国多年来严格实行一胎化政策,造成"四二一"畸形家庭结构,四位老人,一对小夫妻和一个独生子女。在目前北京房价和物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小俩口养房养车养子女都属不易,如何供养四位父母,更遑论八位祖父母了。

  中国目前的国情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龄化与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一胎化政策造成的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将是世界罕见。
  内地正就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谋划具体措施,包括推出全国居住证制取代现行户籍制。路透社引述消息指出,在新制度下,民众福利和待遇将「基本平等」,资金将由中央、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同负担,但这改革将是渐进的。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亦指出,正力争尽快颁布实施居住证管理办法,通过实施此制度,使得长期在城市工作并连续居住、参加社会保险的流动人口公平公正有序落户,第一步是小城市和小城镇放开落户限制。发改委主任张平前日透露,正协同多个有关部委,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预计上半年就可出台。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昨警告,城镇化中必须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如果城镇化过程变成了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程,社会很难安定。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则认为,城镇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预防金融风险,不要走过去重复建设的老路。